昨日上午,海内外知名专家与佛山城市发展决策者、实践者共聚一堂,论道城市升级。 刘悦伦肯定“南海模式”,认为其代表着对城市转型升级的一次新探索。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冬冬 赵进 通讯员/伍新宇)佛山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在哪里?如何将佛山这个“城市群”转化为一个城市,尤其是一个具备“强中心”的城市?南海东、中、西三大片区战略对于佛山推进城市升级有何启示? 昨日上午,2012南方有为论坛首场分论坛在南海区千灯湖畔举行。“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淮、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福、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等4位知名专家,以“产城互动:广东城市化的南海创新实践”为主题,为南海“产城互动”、佛山城市升级建言献策。 焦点话题佛山“强中心”如何做强? 今年2月10日,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佛山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在昨日论坛上,市长刘悦伦再次强调,“佛山将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政府的头号工程来抓,并进一步明确了‘强中心’的发展战略。” “佛山之所以打造强中心,是因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要打造强中心,它的标志是什么?”论坛主持人抛出问题。 “我来佛山好几次,佛山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我还没有搞清楚。”刘太格认为:“佛山建强中心很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不仅体现在城市中心的辐射能力上,还是城市个性展现的需要。 陈淮则建言,城市组团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美国硅谷所在的旧金山,它是一个只有60万人口的城市群,谈不上城市中心,但经济发达,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在陈淮看来,只要城市形态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进步、优化资源利用,就是好的城市形态。 曾参与过南海中心城区北延战略等项目的袁奇峰提出,佛山要建成一个强中心的城市,需要构想一个中心体系。“南海东部的沥桂新城、禅城岭南新天地,再加上佛山新城,一个三角形的格局有可能把中心构建起来,把整个城市的框架撑起来。” “很难想象佛山的中心区会像其他城市那样,在交通形态上呈现出环形放射特征,一开始就能以一个环套住一个中心城区。”同样熟知佛山、南海城市发展的王世福认为,佛山的“强中心”战略是一个再整理、再发展、再挖掘的过程。 专家建言“越早做规划,代价越低” 昨日,专家学者还为佛山、南海的城市化发展纷纷给出意见。 “佛山的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人口的情况,再考虑密度、面积、定位等。目前佛山的城市功能多度分散,应把城市功能进行适度集中。”刘太格认为,因为规划是要有内容、科学、合理、系统化的,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成功,但是应统筹考虑“价值”、“科学”和“艺术”三大要素。“城市规划越早做,代价就越低。” 他建议,佛山尽快选定中央商务区以及商业次中心的位置。如果只做中央商务区,不做次中心,未来佛山的中心区就会过分集中,并带来类似北京或是上海浦东那样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与土地谈恋爱,也就是要保护自然、保护古迹。做新区时要尊重地貌,不要随意更改地貌。建筑设计做得再美,如果没有投入感情,环境还是不行的。”刘太格说。 陈淮则认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旧有模式无法使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土地资源的局限性、环境因素的制约,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都要求城市与工业协调发展,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的调整来实现。 现场互动“城市发展应尊重客观规律” 刘太格等4位专家的到场,吸引了300余位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者参与。“火爆”的现场论坛上,互动同样精彩。市长刘悦伦和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均现场发声。 谈及佛山“强中心”建设思路,刘悦伦表示,佛山城市形态以组团城市为主,但也要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这个中心不一定是广州、北京、上海那样的中心,但能够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在商业、文化、娱乐等方面具备吸引力,“为制造业服务的高端服务业、高端人才不要都留在广州,起码有一部分可以留在佛山。” 对于专家们的建议,邓伟根也认为,佛山的“强中心”应是“三足鼎立”格局:沥桂金融商贸街区,禅城祖庙历史文化街区与佛山新城公共文化街区,以此撑起佛山城市中心,“‘强中心’就是强化这‘三足’的城市功能。” 而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新认为,佛山和南海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须更加尊重客观规律,招商地产“出生地”的深圳,“实际上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早改革,就早遇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就早遇到需要逼着我们城市和产业的转型。” 刘悦伦肯定“产城互动”的“南海模式” “三大片区战略代表城市转型新探索” 南海“三大片区”这种旨在优化革新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对于佛山推进城市升级,深层次破解城市化难题带来什么启示?昨日论坛上,刘悦伦对南海的探索表示肯定。他提到,通过“三大片区”的空间优化和三大国家级平台的打造,南海产城互动的新路已经初具雏形,代表了对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一次新思考和新探索。 “南海已经开始考虑‘后后发’的问题” 刘悦伦表示,南海的城市发展思路,是从产城分割走向产城互动,城市形态从专业镇回归现代城市,城市管理从传统、粗放走向智慧管理,城市空间则从分散、蔓延走向集约、优化。他认为这是一种主动转变,代表了对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一次新思考和新探索。 他说,南海在城市升级过程中,通过实施“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城市南海看东部、产业南海看中部、文化南海看西部”的城市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借山造城、借站造城、借湖造城和整合提升三大国家级平台,为未来崭新的南海展现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较好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可以说南海产城互动之路已经愈发清晰”。 “南海这几年给我比较振奋的地方,就是开始考虑后发的问题了。”他认为,如果说珠三角是先发,长三角是后发,现在佛山和南海面临的是怎么学习长三角,弥补自身不足的问题。这种学习,包括规划、城市形态建设以及生态等方面。 “沥桂一体”积极融入“强中心” 刘悦伦说,早期的发展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南海的优势是经济实力比较强,劣势则是早期没有很好的规划,即“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所言的“没有将城市当作一个有机体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然而,南海这几年的变化,则让刘悦伦很振奋。他表示,南海的大沥和桂城两个镇(街)逐渐融为一体,也正在积极融入佛山的“强中心”,这将与禅城、东平新城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大的中心格局。同时,国家级高新区的核心园区移到南海中部片区,正在争取几年之内进入全国高新区的前20位,进而进入前10位,“我觉得南海完全有可能做到”。在他看来,南海城市升级的探索,可以帮助佛山留住一批高端产业和一批高端人才。南方日报记者 赵进 聚焦“产城互动”之刘太格专访 “好规划要做‘炒饭’不要做‘西餐’” 白发苍苍、中气十足、随和、谦逊,这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席、佛山市政府的专家顾问刘太格先生给记者的初印象。前晚,刘太格先生抵达佛山,从机场到酒店一路与记者畅聊40分钟。当车行至南海千灯湖畔,这位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大师,把目光转向车窗外的夜景,关切这里的变化。 昨日他侃侃而谈,用“西餐”、“炒饭”、“米”、“酒”等通俗易懂的词阐述其规划理念,并给佛山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赢得现场听众的称赞。 “强中心”解决城市分散问题 “佛山城市太分散,各区域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梳理,不是很方便。我对佛山当地岭南建筑风格高度欣赏,希望能够保留的越多越好。”刘太格先生告诉记者,他来佛山已有五、六次,“坦白来说我每次来佛山,不知道哪里是佛山市,因为有时候到南海,有时候到其它区,总觉得还没有到城市。城市的个性我还是没有搞清楚。” 这就不难理解,在昨天的论坛上,他被问及对佛山“强中心”战略看法时,当即表示“很有必要”。他指出,佛山有了“强中心”,可以解决城市分散的问题,增强凝聚力,这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刘太格还从城市规划角度,为“强中心”第三产业发展献策。他说:“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说一个主城区就只有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是一个系统。对于佛山这样的组团式城市来说,要有中央商务区,周围还有许多等级、层次不同的商业中心。中间的城区是主商业中心,人口多一些。” 城市是“马” 产业是“白马” 在论坛,他认可“规划带动产业”的观点,“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佛山市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优势。”在他看来,城市是“马”,产业是“白马”,“城市是涵盖多方面的,宜居、生态等,产业是其中一部分,所以还是应该以城市带动产业。” 但规划应如何带动产业发展? “规划首先应该做好基本的东西,比如交通配套、社区基础设施、社区组织,商业中心的布局等,就像先做好基本粮食如米、鱼、菜等。然后再去考虑巧克力、蛋糕、酒等。规划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前应该将每一个地块的定位、人口的定位说清楚,进行整合,要将城市的功能适当的分散,而且最要紧是以城市带动产业,而不是产业带动城市。另外,把商业中心系统规划好,把主、次中心做出来,过分的集中又会带来像上海、北京的严重交通拥堵情况。佛山还要考虑与广州的关系。”刘太格生动地阐述道。 好规划要让企业家接受、支持 对于南海区通过三大片区配套三个国家产业发展平台,走“产城互动”的路子,刘太格建议,“南海上千平方公里,分为三块,他们之间的交通距离可能也比较大,规划建设时注意节能、宜居、交通堵塞等问题。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靠汽车,我觉得这个需要重视与规避。”他还建议,南海应注意尺度感,要做“炒饭”,不要做“西餐”,就是把几个区域这是比较综合性的来做。他表示,自己不赞成商业中心搞大、洋、齐。 刘太格认为,产、城、人互动,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远期的好规划。“所谓好,就是规划要对长远的发展有相当的理解,并且规划的东西要做到企业家能接受,不但接受,而且要获得他们支持,其实帮企业赚钱就是帮政府赚钱。不单指税收,企业能赚钱,很多企业从外地来,这里的发展就更快了。” 为此,他认为一个好的规划师,尽管不一定是对规划、产业等全懂,但他知道要找适当的人来帮他。“现在很多规划师是靠感觉,过多关注建筑本身,不重视与产业融合和企业家的感受等。佛山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特色城市,这是规划不可忽视的。”他还认为,把“居者有其屋”做好了,也是为了经济繁荣。 南方日报记者 刘三琴 赵进 孙景锋 聚焦“产城互动”之陈淮专访 “结合产业,施展所长,就是好城市” 作为制造业大市,面对城市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状,佛山该如何实现城市升级?打造现代化城市,是该功能集中还是功能分区?在产城互动中,政府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成为昨日南方有为论坛的焦点。 在论坛上,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对南海“城市引领产业”的创新实践给予肯定,并指出功能合理分区是城市化的方向,政府应做好公共服务。 城市不是大工厂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经济迅猛发展,“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成就了多个产业的壮大,同时也催生出早期的城市。不过,产业催生的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留下了不少“历史欠账”,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在陈淮看来,这不仅是南海的问题,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问题。“我们以前认为城市就是大工厂,当年的底特律被称为汽车之城,匹兹堡被称为钢铁之城,但是现在他们远不是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城市。”他表示,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围绕工业项目建新城市,但是这批城市目前已沦为“老工业基地”,无法代表现代发展的方向。“我们很长时间号召‘先生产,再生活’,结果变得‘光生产,没生活’。” 陈淮指出,城市是要素集中的综合体,是实现现代化工业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但是,城市化不能追求“以大为荣”,而是要适合当地产业发展,优化利用自身资源,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从而实现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佛山要建设现代化城市,没必要在体量上或形态上和其他城市一争高下,重要的是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施展自身所长,这样就是好城市。” 优化功能分区促城市升级 南海正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将辖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打造 “城市南海看东部、产业南海看中部、文化南海看西部”的城市空间格局。目前,中部片区和西部片区已拥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东部也将打造成国家级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都市型产业经济、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城市经济在东中西三大片区蓬勃发展。对此功能分区的做法,陈淮给予肯定。 “在我们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之后,重新优化功能分区很有必要。我不太认同过度密集的城市发展道路,过度集中容易产生集约性的负效应。”陈淮认为,包括南海在内的整个珠三角地区,在前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须进一步优化和加快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立体交通系统、城市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这其实就是城市建设的系统优化。”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旧有模式无法使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因素的制约,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都要求城市与工业协调发展,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的调整来实现。 政府的职责在于做好公共服务 产城互动中,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陈淮认为,与经济建设一样,在城市升级的过程中,要把资源配置的任务交给市场,政府的职责是做好“游戏规则”的设计。 “在城市化过程中,别将主观愿望太放在前面,而要尊重客观规律。”陈淮表示,政府要相信市场,发挥市场的作用,但要设立规则,做好“裁判”。“就好比一个竞技赛场上,破纪录是运动员的事,不是裁判和组织者的事。” 除做好“裁判”外,政府还要提供公共服务,以及物质层面上的公共产品。 “大家为什么缴税给你?因为有公共事务需要打理,所以,大家凑钱,组成一伙人,这伙人就叫政府。”陈淮表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的是基础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健全,又有针对产业升级的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配套的组团式城市群。“有一定的密集度之后,共享公共设施就变得很经济了。”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