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沪援疆规划专家顾问组
东方网5月14日消息:不久前从新疆回来。这是过去一年半来,他的第8次新疆之旅。频繁来往新疆,只是为了他的规划老本行。上海的规划师,怎么"远走高飞"到天山南北去做规划,而且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 规划"先遣队"紧急集合 故事要从2010年说起。当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带队到上海考察学习,向上海市政府提出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新疆帮助做规划,上海市政府立即回应,上海市援疆规划专家顾问组就此成立。 顾问组团队除了组长毛佳 ,还有夏丽卿、郑时龄、蒋宗健、沈人德等,一共8人,均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成员。这些人都是上海规划界的大牌:毛佳,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夏丽卿,原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郑时龄,中科院院士,原同济大学副校长、博导……这是一支精挑细选的高层次专业队伍,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顾问组被寄予了厚望,被赋予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完成上海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上海对口援助的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和巴楚四县的规划顾问工作;二是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交办的乌鲁木齐大都市圈、伊犁地区等新疆重点地区的规划咨询工作;三是推动全疆区域层面上的规划体系完善。 “规划”二字,在大城市可算是家喻户晓,哪怕一个非专业的普通市民,也对城市发展、规划先行的道理略知一二。但在新疆不少地区,别说普通农牧民对规划一无所知,就是部分领导干部,也一知半解。规划援疆,除了在具体案例上进行指导,还有必要尽快进行一次“规划科普”。 规划“科普者”见缝插针 顾问组成立四个月后,一次集中“科普”的机会来了。这支规划援疆小分队到乌鲁木齐,给全疆各地区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及厅局负责人等1300多人上课。实打实两天课程,上海专家轮流授课,从产业规划讲到总体规划,从具体案例讲到规划管理体制建设,从上海的经验教训讲到新疆的后发优势。毛佳的职业生涯中,已经记不清给多少业内人士上过多少堂规划课,但像这次,听课者大多是“外行人”的却不多,可毛佳说,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他能真切感受到听课者的求知若渴,这让他觉得数千公里远赴新疆非常值得。 除了集中“科普”,更多的是在小型培训班上、具体项目指导过程中不断传输规划理念。一年半来,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顾问组7次到疆,走访7个地州、26个城市。每到一处,上课、看项目,虽然累,但从别人的收获中他们也收获颇丰。毛佳说,新疆去得多了,他深感他去不是援助,而是回报。 顾问组只是规划援疆队伍中的一支小分队。上海规划行业“四大金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了援疆规划联合团队,援疆超过200人次。一年多来,上海规划援疆已形成了专家顾问组、上海援疆指挥部、当地政府和联合团队“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仅上海对口援疆的喀什四县就已完成43项各类城乡规划设计任务。顾问组成员明显感到,“规划的种子”已经播进了天山南北各地干部的心里,已经生根开花,“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渐渐有了市场。毛佳告诉记者,喀什泽普和叶城两县于近期组建规划局,这是新疆规划管理体制建设迈出的“破冰”一步。 规划“把关员”循循善诱 规划援疆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把关,找出已有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改善方案。也就是说,顾问组除了普及、传播规划理念,还得为新疆各级规划把好关,守好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许你们认为,顾问组都是“老法师”了,给规划把关、改善、提升,还不是轻而易举?其实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容易,难度在于顾问组专家中只有少部分人曾在新疆工作过,大部分人对新疆并不熟悉,而规划除了遵循普遍规律外,还讲究切合一地发展现状,讲究可操作性,特别对于新疆,规划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现状,不能脱离实际。 为了尽快了解当地情况,顾问组分批分组到疆实地调研,每到一处都与当地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座谈,详尽了解当地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建设设想等。更重要的是,顾问组进行了大量现场踏勘,绝不满足于从规划图纸上了解情况。如此几次,顾问组对新疆情况就熟悉起来了,看问题也就容易切中要害。 举个例子。上海对口支援的喀什四县都在开展安居工程,由上海出资改善当地贫困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安居工程有两种样板房设计:一种叫“大分离”,住房仅住人,家里不再养殖牛羊等牲畜,牲畜一律集中到村中养殖专业户家中,这种住房卫生条件较好;一种叫“小分离”,住房内人和牲畜分区居住,卫生条件相对差些。推广哪一种?各方说法不一。实地看过几个乡镇后,顾问组成员一致力荐“小分离”。原因是,“小分离”更符合新疆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现状;而且“小分离”很符合当地民风民俗,大门进来,一个葡萄架,南面住人,北面羊圈,生活气息很浓。更重要的是,家里的牛羊就像存着钱的皮夹子,急用钱时,卖一两只就来钱了,非常方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顾问组的判断准确,喀什四县几乎没有农户愿意建“大分离”住房,“小分离”却广受欢迎。再比如,有一次,乌鲁木齐附近一个县请顾问组去看看他们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这个县面临什么样的定位难题呢?县域内有天池,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业;县里也有很好的煤炭资源及产业基础,可以发展煤化产业链。前者,前景看好,但短中期见效不大;后者需要付出一些环境代价,但来钱很快。 从规划师的角度看,这个难题很好解决,自然是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的旅游业。但毛佳深知,对于这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县来说,没有快速的产业发展,就没有钱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就不能创造就业岗位,当地人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规划不是强调为了环保放弃合理的发展,而是要在发展和保护中找到那一个平衡点。毛佳建议当地旅游业发展放第一位,煤化发展也要抓,但在规划上要与旅游业拉开距离,主次分明。 如何向当地官员建言,让他们接受改良方案,也是一门技巧。叶城县政府请顾问组去为当地一个火车站及周边辅助设施的规划设计把脉。到叶城时已是晚上11点,连夜看规划图。规划的毛病很普遍,火车站很小,站前广场却有8万平方米,不仅视觉上不协调,将来使用中也会碰到很多不便。可这个建议该怎么提呢?说得不好,别人以为上海专家“看人挑担不吃力”;说得好,把“问题规划”改正过来,可以为其他地区树立一个好样本。 早晨起来,毛佳有了主意。他闭口不提火车站规划,而是请对方带他去看看县里的市民广场。市民广场2万平方米,建得很好,也很有活力,到处可见锻炼身体、散步的市民。看完回去的车上,毛佳才对县里的负责同志说,市民广场的功能是市民活动,需要充裕的空间,而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功能是人员及车辆通行、买把伞买碗面的服务功能及门户形象,不具备市民活动功能,没有必要将站前广场建得像市民广场那么大,更别说大出4倍了。县里负责人一听,恍然大悟,默默点头。毛佳接着又说,站前广场规模应当缩小,节省下来的土地可以规划住房及商贸用地,这样财政还有一笔收入。上海专家的建议最终顺顺当当得到了采纳。 (编辑:赵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