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西部开发现在正在面对着怎样的生态忧虑

时间:2012-04-02 12:3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中国规划网北京4月2日电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显着成就的同时,也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第12个年头。面对新一轮的开发热潮,西部地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那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风险几何?新一轮工业化大发展是否会重复东部老路?环境保护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陷入困局吗?这些问题关系到西部地区未来几年的发展道路。
  正是承载了太多的希冀,西部大开发才能够迸发出更多前行的动力。2012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受区域自然条件的限制,环境问题是西部开发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按照人的意愿筑坝、修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风险几何?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何规避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西部大开发如何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忧虑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风险几何?
  水坝的修建割断了天然河道的格局,引发河流流量、河流水位及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不少水电站建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大大减少了原有天然河道内的动植物种类,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规划》提到,水利工程的重点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
  水资源匮乏是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修建水利水电工程调节水的空间配置,改善生产条件,是自古至今经常采用的措施。但是,按照人的意愿修库筑坝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水资源丰富地区,跨流域调水不仅会带来水资源空间调度,更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的移植和复制。西北地区跨流域调水将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文化结构带来哪些改变?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哪些隐忧?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国家相继出台了《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及《西南五省中小水库建设规划》。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十二五”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的水库工程上马。建多少?在什么地方建?怎么建?这是亟待被关注的问题。
  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水库大坝的建设是水资源配置必不可少的措施。陈凯麒说:“西南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解决西南地区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而西北地区的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的问题。”
  水坝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水资源时空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开发利用,特别是对水资源匮乏地区意义重大,但也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陈凯麒说:“修建水库对河流形态、河流水动力特性产生影响。水坝的修建割断了天然河道的格局,引发河流流量、河流水位及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不少水电站建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大大减少了原有天然河道内的动植物种类,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西南地区既是水力资源富集区,也是水电开发地质环境风险最高的地区,地质构造相对“年轻”,其稳定性差。在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易诱发和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崩岸、消落带加宽等地质灾害。干旱河谷梯级开发已造成部分河段断流,使干旱河谷更加干旱;在建坝、梯级开发过程中让水中许多种类的动植物最后一点生存空间越来越被压缩。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伊克昭两盟和乌海市,干旱少雨,生态脆弱。西北地区是全国降水最低值地区,也是惟一降雨量少于农田作物需水量的地区;生态对水分依存度高,生态需水刚性大、水资源国民经济可利用量相对较少;地表水地下水转化频繁、下游对上游开发利用方式极为敏感。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对于调水而引发的生态问题都给出了相同结论,诸如调水工程会导致调水江河流量减少,产生河口咸水倒灌,破坏河口生态系统。对调水工程沿线的洼淀和湖库蓄水造成不利影响。调水沿线常有多处洼淀和湖库调蓄,使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增添了庞大水域,这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库区水状态、水生生物、岸边植物、水体水质、气温、降水、鱼产等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李俊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调水工程改变了水资源原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也改变了河流原有水生生态环境,从而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水可造成河流因水量减少而对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因增加水量而改变引水地区河流形态和水量,尤其是干旱地区引水沿途因蒸发和地下渗透造成较大的损耗,改变了干旱景观条件下河床和河岸生态系统生物组成和结构。
  河岸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也是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的关键地带。河岸生态系统是最先接触到跨流域调水带来变化的生态系统。引水引起的河流水位变化将导致河岸植被发生变化,可能抑制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
  水流模式的变化还会引起植物群落变化。由于跨流域调水破坏了原有的水流模式,进而引起河岸栖息地重新构造以及营养物质的重新分配。这样的变化就会导致河岸植物群落的变化,形成新的植被模式。而原有的地域界限被打破,将可能导致外来植物入侵。目前对复杂的河岸植物群落来说,还不能确定生境改变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采访中,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产生的环境风险问题,业内人士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风险、工程技术风险和社会风险3个方面。陈凯麒认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风险是长远的、深层次和潜在的环境风险及社会结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叠加影响。调水工程是将水资源从丰水区引向水资源匮乏区,但却不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复制,而是因为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发展瓶颈。
  在西部地区,对某一水体的利用和保护上,不能仅为解决局部问题,而忽略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自生性,应跨学科、跨行业统一考虑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和水生态等。要把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相耦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发展。
  在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约束下,如何协调好具有强烈竞争性的生态用水和国民经济用水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用水关系、各部门之间的用水关系?陈凯麒认为,我国应针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制定《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认真开展,仅仅是在流域开发规划中包含一个关于生态保护规划的专题,大多是一事一议,保护规划支离破碎,没有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前开展的生态保护规划工作是按区域而不是按流域来划分的。这里所说的流域是指水体和沿岸一定的范围,主要针对流域水体开发而制定的生态保护规划。
  陈凯麒说:“目前以项目为依托开展的相关的生态保护规划不但重复而且不成系统。生态保护和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就需要进行长期的科学跟踪,积累数据,仅仅靠一个开发建设单位的项目去开展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