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顺德向新加坡学什么?

时间:2011-09-30 10:2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郑梦婕 张培发 陈芷伊

顺德今年8月组织了全区20名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取经”。资料图片

 

 

 

当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交错共存,城市化水平、城市软实力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提升城市质量,实现城市升级?当综合改革逐渐深化,传统观念、利益格局等因素已成桎梏,如何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当先行优势逐渐弱化,环境、人口等资源已成瓶颈,如何寻找有效途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着这些疑问,顺德区委、区政府于今年8月,组织了全区20名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取经”。当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行程结束之后,顺德的领导干部们又从新加坡这个现代化岛国上学到了什么?记者从城市升级、社会管理以及产业转型三大角度入手,梳理出新加坡对于顺德下一步发展建设的重要启示。

【城市升级】

城市建设要兼顾软硬件

社会管理】

非核心工作“外包”给社会

【产业转型】

政府要超前引领区域经济转型

“在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以及气候等方面,顺德和新加坡都十分相像,这就决定了顺德可以借鉴该国的城市规划刚性大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经验”,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常务副局长季少嘉说,城市升级不仅包括硬件建设,更要兼顾软件升级,要建立起长效稳定的城市管理机制。此外,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国际地位和产业格局有所不同,顺德的城市建设还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抛弃原有的岭南水乡特色。

新加坡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既有秩序又充满活力,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给顺德当前仍在“襁褓”之中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带来很大的启发,顺德有望在各镇(街)设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区铺开建设,“这完全是可以直接借鉴、很快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成效。”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黄燕霞说。

“如果以新加坡作为借鉴,当前的顺德就相当于新加坡经济发展转型中第三、第四的阶段。”广东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筹委会主任卢伟杰说,但无论哪个阶段,新加坡都时刻掌握国内外发展的脉搏,清楚自身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不断引领潮流,其对经济发展的理念和管理模式都非常值得顺德借鉴。

启示1 发达资讯引领决策和服务

启示1 政府真空地带交给“第三部门

启示1 城市规划应具备“刚性”

黄燕霞告诉记者,此番学习最大收获,就是深深体会新加坡一切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理念。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行政管理中引进“外包”理念,将非核心工作采取合同外包的方式转移给社会组织。

这点也令顺德副区长、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杨小晶感触良多,通过对新加坡政府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的观察,他强烈感受到,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中,有必要首先澄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明晰各自的定位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杨小晶认为,政府部门在进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除了要立即完成配套改革外,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是,必须把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社会事务让愿意去管、可以管好的人去处理,放权让“第三部门”去将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充实完善。

但事实上,顺德“第三部门”社会组织总体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黄燕霞分析道,顺德社会组织发育和作用相对滞后,成为社会管理的“短板”。

截至8月24日,全区共登记社会组织629个,涉及经济、科技、建设、文体、社会福利等领域,但质素参差不齐,没有跟上日益增长和分化的各种社会需求,能够承接政府职能者凤毛麟角。

杨小晶认为,有组织、有力量的“社会”还在襁褓之中,应该完善制度环境,小心呵护公民社会成长。“总有一天,政府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事情其实是不用去操心的。政府管得事少了,公务员开心,老百姓会更开心。”他表示。

在新加坡学习期间,区经济促进局局长刘怡专门登录过该国的经济网站,以外来投资者的身份检索准备到新国投资的行业。刚输入相关关键词,网页立即弹出新国该行业的发展情况、投资者可进入投资的区域,所需厂房的资金概况等。在继续按指引填写各种资料,投入产出及市场竞争力各种数据也一目了然。这种服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顺德后,刘怡立即要求该局相关工作人员对该经济网站进行翻译,希望借鉴该网站的实践并结合顺德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顺德投资者服务。

这种发达的资讯服务也给卢伟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新加坡政府每一次变革中都非常了解国内外的情况,有详尽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帮助他们分析判断掌握整个发展潮流,从而让新加坡可以一直保持领先。

“在新加坡无论是城市概念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超前性都给季少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规划的调整上,新加坡采用稳定概念规划,适时调整总体规划的策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定,新加坡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5年,每10年调整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每5年调整一次,而且规划的调整绝不是由一个人决定的,而是要通过规划委员会集体决定。

“顺德也在城市规划上做了很多工夫,但是前瞻性和权威性依然有待提高”,季少嘉提出在大良东区由于最初规划时车位设置严重不够,导致了如今静态交通严重影响动态交通的现状。又如碧桂路也是由于最初规划建设时缺少前瞻性,导致目前道路不能很好地与周边新建道路衔接,刚投入使用不到几年又不得不大规模地改造,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工,造成了交通的拥堵,也造成了政府财政的极大浪费。

与季少嘉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吴炬云,由于此前曾长期在规划部门工作,吴炬云对顺德各片区的城市规划都十分了解。“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好好利用规划控制区”,吴炬云提出,由于顺德的不少规划不够长远,使得大量规划控制区空置时间多达十几年,没有进行开发建设,形成资源浪费。吴炬云认为,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超前性以及科学性都十分值得顺德借鉴学习。

启示2 政府应提供前瞻性发展路线图

“新加坡产业升级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该国政府在每一次转折关头,总能积极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刘怡表示,在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时,新加坡政府就实行进口配额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业,在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时,新国政府就取消出口配额,对出口厂商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

卢伟杰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纵观新加坡四十多年经济发展历史,产业转移、升级均不纯粹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政府‘有计划、按比例’、强有力的经济增持调控的结果。”

以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为例,其在过去数年的投资涉及金融、通信与传媒、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与工程、物业、能源与矿产以及其他等众多行业,股东投资回报率为18%,对新加坡的贡献率达到10%左右。世界银行在总结新加坡及东亚经济发展时,将“强政府”即集权体制以及认知和执行“强政府”体制的官僚体系、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政策,视为其经济腾飞的最重要因素。

对此,刘怡认为,作为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顺德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借鉴新加坡经验,重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提供前瞻性发展路线图,制订完善的产业政策,加大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

启示2 以社会组织为载体推进改革

启示2 城市管理要“精细化”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管理格局,顺德已草拟《关于发展和规范顺德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力争到2015年,培育一批综合能力强的社会组织,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市民服务。

可以直接借鉴到顺德的做法,黄燕霞建议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明确重点培育和扶持的社会组织等方式,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来实现公共责任和义务。

对这方面兴趣浓郁的她回到顺德后,8月25日立即组织各镇(街)社工局负责人到广州罗岗区九龙镇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考察,吸取经验。她建议顺德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在各镇(街)设立1—2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政府给予财政补贴100万元/个。“这完全是可以直接借鉴、很快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成效。”

顺德正在开展的各项综合改革工作,杨小晶认为,和谐社会还需要强调和呼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以社会组织为载体推进改革。“还有什么比共建自己美好幸福家园、共享繁荣昌盛成果更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呢?”杨小晶表示,一个由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解决政府大包大揽、缺位越位等问题,这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一项前提条件。

“相比新加坡,顺德很多地方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在季少嘉看来,顺德每年对于城市建设的投入虽然不少,但是后续的管理工作却依然不够到位,城市升级不仅包括硬件改善,更应推动管理的精细化。

季少嘉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前往香港、新加坡等多地考察城市建设,最大的发现就是这些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未必是最豪华的,但是城市管理工作却十分细致。以新加坡为例,当地政府认为管理比建设更重要,政府像管家一样管理城市,政府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每个家庭。“管理做到位之后,可以更好地维护市政公共设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节约成本”,季少嘉认为,目前顺德在推的“美城行动”正是符合这一观点,但是依然缺乏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可以效法新加坡,从法律层面上将各项规划、管理体制确定下来,尤其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不敢轻易触犯条例和规章”,季少嘉建议。

吴炬云也认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不仅仅是简单的造城运动,更需要以民生为宗旨,解决大部分市民的需求。“以住房需求为例,顺德的经租房制度十分混乱,不少真正有需要的人却申请不到”,吴炬云提出,顺德可学习新加坡公共租屋的建设经验,运用政府调整手段,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宅房源。

启示3 以世界为坐标瞄准最前端的新兴产业

不断瞄准世界最前端的新兴产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过:“要将新加坡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经济国家,我们必须增强实力,并积极探索有前途的新领域。”新加坡的产业升级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引入和培育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刘怡从这个经验中获得启发,认为顺德经济发展也必须立足经济全球化,产业升级必须瞄准世界经济科技前沿,争取新上一批对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要巩固和提升现有支柱产业,使现有产业和新兴产业在链条上实现有机衔接,打造产业链集群。

卢伟杰也非常赞同整个观点,比如新加坡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业,吸引大量医药行业的精英,每年吸引数万国外病人到这弹丸之地求医问药;又如近年新加坡又发展航空服务业,成为世界三大飞机制造商核心零件的供应商和维修商,成为东南亚甚至亚洲首屈一指“飞行器心脏”。记者 郑梦婕 张培发 陈芷伊  中国规划网广州9月3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