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北京中轴线周边居民搬迁遵循自愿

时间:2011-07-08 09:52来源:新京报 作者:汤旸

北京规划委:中轴线周边居民搬迁遵循自愿

2010年5月9日清晨,两名晨练者在景山的万春亭下压着腿,远处的紫禁城尽收眼底。

 

    本报讯 针对中轴线申遗将对周边部分区域实行“整体搬迁”,昨日,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中轴线的保护不应“大拆大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也应包含原住居民,因此对中轴线周边居民进行搬迁,还是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自愿原则。

    未明确保护范围不能有民居

    今年1月,东城区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中轴线将启动申遗,古迹、文物的周边不能有民居。像钟鼓楼和天坛周边,从申遗的角度以及从有利于保护中轴线的角度,肯定要整批往外搬迁。具体范围还需要和规划、文物部门协商划定。

    昨日,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轴线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已经非常明确,就是不应“大拆大建”,因为通过拆改建而复建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原汁原味的。

    该负责人说,现在并没有明确中轴线保护范围内不能有民居,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还包括一些原住居民,他们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元素。很多专家也提出,中轴线的保护和申遗要尽量减少对原住民的影响。因此对中轴线周边居民进行搬迁,还是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自愿原则。

    目前,中轴线申遗的规划和具体保护范围还未最终确定。

    中轴线保护倾向“由线及面”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申遗工作是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市文物局牵头进行相关工作。此前文物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做申遗文本,主要是按照申遗要求,梳理中轴线的一些基础性资料,包括研究建议的核心保护范围、缓冲地带范围等。

    该负责人说,关于中轴线保护是一条线、一个面还是一个片,各方专家和研究学者也都有不同意见。目前倾向于以一条线作为保护本体,向两侧扩展形成一个面的缓冲区范围。

    对话 中轴线保护应留下胡同和原住民

    对话人物:王军 新华社高级记者、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城记》作者。

    若整体外迁对中轴线申遗是破坏

    新京报:相关政府部门曾提出,为配合中轴线申遗,钟鼓楼、天坛周边将整体外迁,您认为这样的举措能否保护中轴线?

    王军:这与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是明显相悖的,直到今天,旧城还在被拆除中,非常令人沮丧。2005年的《总体规划》已经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做出明确的规定,“重点保护旧城,坚持对旧城的整体保护”,“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停止大拆大建”。然而,这些明文规定仍不能让城内的推土机停下来。

    就以中轴线来说,其周边棋盘式的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以及这些胡同里的房屋院落,都保存着明清时代的风格,其中原住居民的生活,也是非常原汁原味的京城文化,如果整体外迁,恐怕对中轴线申遗,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新京报:之前是否因为有大拆大建,导致古建及周边环境破坏的个案?

    王军:前门地区的工程,它是保护吗?不是。它与《总体规划》是冲突的。昔日繁华商街,今日门可罗雀。前门开街一年半了,还是这样的局面,值得反思啊,这就是所谓的保护的后果。《总体规划》明明规定以当地居民为主体,鼓励他们修缮房屋。可在前门呢,开发商成了主体。所谓的保护,就是把当地居民,包括企业强行迁走,再去大建仿古建筑。结果,人气尽失,历史的真实性尽失。

    在前门商业街,我看到,路灯被做成鸟笼子、拨浪鼓的样子,垃圾箱被做成宅门抱鼓石的样子,抱鼓石是寄托人们吉祥心愿的啊,怎能把它弄成垃圾箱呢?

    保护不是把居民迁出去,把开发商找进来

    新京报:对于中轴线的保护和申遗,您认为怎样做才是适宜的?

    王军:必须尊重原住居民的感情,立即停止大拆大建,把胡同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不是拆掉扩建成广场和绿地;把胡同和院落里的居民细分,对有属于自己产权房屋的原住民,尊重他们的去留意愿,鼓励他们留下来,自己修缮、改造自己的房屋。

    政府部门必须理解,美好的城市形态,基于当地人民的乡土情感,由当地人民自己去创造,而不是把他们都迁出去,把开发商找进来,像盖楼盘那样去盖一条街。建筑师把房子设计成老照片的样子,以为这就是保护,却不能理解老房子曾经是这样,是因为它们曾分属不同的业主,这些业主对自己的财产权充分有信心,社会也保护这种信心。

    规划 今年重点做申遗准备工作

    之前有报道称,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6月出炉。转眼已到7月,但未听说该规划出台的消息。

    对此,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并没有针对中轴线做过专门的文化保护规划。之前报道所提到的应该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其中对中轴线有过一个专题研究,但是相对宏观,只是提出一些指导性和原则性的内容。

   “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到,“十二五”时期,开展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确定中轴线本体的保护范围,划定遗产建设控制区及外围缓冲区,在建设控制区内重点开展风貌保护、城市景观提升及功能优化等工作,为遗产申报奠定良好基础。

    该负责人说,接下来中轴线申遗工作中会有保护规划的内容,将会随着申遗工作进行。今年规划委就是重点配合申遗做好准备性工作。

    地安门考虑“意向性复建”

    如在原城楼位置上做一些地面标志等

    3月7日,市文物局称地安门将避开十字路口南移复建。据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专家提出要复建地安门,也有专家反对复建。

    5月20日市文物局对媒体称,地安门复建正在讨论尚无时间表。

    7月4日,市文物局向媒体证实地安门不再复建。

    事实上,在中轴线有40多个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现在存留下来的为35个左右,是否每一个消失的建筑都要复建、哪个阶段的建筑应恢复和保留,这都需要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逐步确定。

    在“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皇城保护区重点开展地安门内大街两侧地区城市景观提升、景观视廊保护、地安门及雁翅楼传统空间意向再现等工作。

    该负责人说,在制定该规划时,也提出要对重要节点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但对是否复建地安门也比较慎重,因为复建的确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对地面交通以及地下的一些市政、基础设施的影响等。因此提出意向性复建,如在原来城楼的位置上做一些地面的标志等,让人们通过这些标志在脑海里浮现出历史的意境来。中国规划网北京7月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