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最直观地展示着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轨迹。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9年的45%。这个过程,英国用了120年,美国用了80年,日本用了30多年,中国只用了22年。 城市化席卷着中国,据统计,全国有183个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把自己定位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广场、大马路、大建筑等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助推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造城运动。然而,大量占用土地,大范围拆迁的粗放城市化,远离国情、远离民心、远离可持续发展,“政府叫好,百姓埋怨”的城市发展进程,面临种种挑战。 据说,每年来郑州市郑东新区参观的全国县级以上政府参观团超过1000个。据当地政府的介绍,郑东新区是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包括了中央商务区、商住物流区、龙湖区等。 郑东新区CBD中心的如意湖,是一个圆形的建筑区,周围环绕的是30多栋高层住宅和写字楼。除了气派和时尚,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楼很多,人很少。在郑州开了15年出租的郭师傅最不愿意到这儿来拉活,一个是没人,一个是来了就转向。他说:“郑东新区环境还不错,就是道路规划得不好,全是弯道转圈路。只有乘客给指路才可以,司机到里面容易迷方向。一到晚上车很少,地方也大,很多人在这儿练车。咱感觉不太符合国情,可能政府有他们的考虑,框架拉大一点对一个城市品味提高一点?” 很多市民都知道,“郑东新区”是请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的。2002年设计总投资2000多亿元,而当时郑州的全年的财政收入才50多亿元。日本专家在规划里,设计了一个面积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龙湖,但郑州是全国知名的严重缺水城市,这样的规划是不是符合国情?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定友告诉记者:“在我们东区就规划了大量的绿地和水面,有人说这里一看就跟新加坡差不多、跟国外差不多。” 其实不仅仅是郑州,最新一期《环球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文章《京津空城计》报道说,天津宝坻区的京津新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耸立起了五星级酒店、温泉城、商业街、高尔夫球场,以及数千栋欧式别墅。 而这座号称亚洲最大的别墅之城却门前冷落,空置率高达90%。投资上百亿进行的“造城”运动,最终演变成一场“空城计”。《环球企业家》编辑商思林十分感慨:“这暴露出政府造新城的问题。第一是投资拉动和需求驱动的问题。第二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角色混淆,冀望于开发商完成城市建设,显然不切实际。说到底,地方政府在做新城的时候应该基于实际需求,而不是人为造城市。” 7年前,辽宁中部一个小县城的县政府就拆迁了大量农田盖新城,新建的大广场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出2万多平方米;人口不多的山东枣庄建起一条12车道占地百公顷的超宽大道,一举将全国最宽马路收入名下……虽然领导拍板对此沾沾自喜,但劳民伤财的规划建设根本就不是老百姓想要的,甚至让他们怨声载道。 盲目攀比、一味求大,重形象、轻实用,这样的城市规划在中国各地不断上演。究其原因,是城市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没有真正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城市是给人以舒适、便利、和谐的生存环境,而不是个个都要国际化、搞政绩工程和“花架子”。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跃生说:“国内很多地方都在追求第一高的高楼,标志性建筑、地标工程等等,完全没有考虑到城市现在发展的总体水平。城市的开发也好,新区的规划也好,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让人民群众感到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