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诗里的苏州,是文化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城里的繁荣与寒山寺的孤寂,经济的发达和思想的空灵,夜色之静跟耳畔钟声,全部融进如画的美景。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人们心中抹不去的印象。 这是记者第一次到苏州。 从东莞到苏州,从经济版图而言,并无太大差异,只不过是从一个世界工厂到另一个世界工厂。但是,从下车的那一刻起,苏州带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个制造业城市,而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城市,这一点与东莞截然不同。 后来几天的采访证明,记者的直觉是错误的,苏州的制造业名不虚传。只不过,苏州在设计城市版图的时候,刻意将制造业与生活区进行了划分。潘纯告诉记者,苏州市政府在规划苏州版图的时候,将苏州工业园、昆山、吴江、高新区等几大区域单独划分出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而其他的地方,重点是苏州古城区,依旧保持原貌,发展苏州的旅游业。 的士司机也告诉记者,在苏州的古城区,如果一条路要动工修建,都要得到省里的批文才行。尽管此言不一定可靠,但是从一定程度也说明,苏州在保持区域特色的方面,下足了决心。 而对于很多落户苏州的企业主来说,苏州的宜居环境正是其考量的重要元素之一。某企业老板袁先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去苏州设厂,主要还是想以后生活在那里,而环境好,是他过去的主要原因。 苏州在发展总部经济,漂亮的市容环境、极具特色的本色江南水乡文化,已经成为其招牌之一。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苏州重工业高度发达的前端,却像一个妙龄女子在向四方客人抛出媚眼,让无数资本拥有者折腰。 由此引发记者的遐想:东莞在打造总部经济的时候,除了产业链配套、政策支持、区位优势等纯物质利益的东西,能否给投资者带来一些软吸引力?高耸的楼盘、笔直的大道,固然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家居生活气息、特色文化传播,或许是东莞最应该向苏州借鉴的地方。(杨云平)中国规划网广州11月1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