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武汉未来5年交通规划 十桥一隧三轨横跨大江

时间:2010-10-21 11:17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梅军

    楚天都市报消息(记者梅军)未来5年,武汉市将建设“十大工程”,让大武汉的交通变得畅通起来。昨日,武汉市“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揭盖头”。

    “十大工程”分别指对外交通、过江交通、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轨道公交、客货枢纽、静态交通、慢行交通、交通管理,每一项工程均是由若干子工程构成。

    在过江交通方面,“十二五”期间将续建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轨道2号线和4号线过江通道;增建杨泗港大桥、黄家湖大桥、轨道8号线过江通道,形成“10桥1隧3轨”的过长江通道格局。

    在快速路方面,至2015年快速路总里程达270公里,并提升77公里主干道为快捷路,主城内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的快速路网络格局。

    在轨道方面,2012年建成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到72公里;2015年建成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8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到146.5公里。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每年新增车位12万个,新增停车泊位总数达60万个。

    五年内 十桥一隧三轨跨长江

    本报记者梅军

    明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未来5年,武汉交通建设将如何规划?要达到什么目标?昨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描绘了该市“十二五”交通建设蓝图,有关专家还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桥一隧三轨编织密集过江通道

    【规划目标】

    在目前已有7座过长江机动车通道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续建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轨道2号线和4号线过江通道,增建杨泗港大桥、黄家湖大桥、轨道8号线过江通道,形成“十桥一隧三轨”过长江通道格局。

    【专家解读】

    武汉被长江分隔,过江通道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2008年底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隧道为例,其日均交通流量约5万辆,对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车辆分流作用明显,均衡了交通压力。2008年,武汉城区高峰车流量大于1.5万辆的路口有3个:解放大道黄浦路口、解放大道三阳路口、解放大道航空路口,2009年仅剩航空路口。

    “十二五”期间,武汉将继续加大跨江大桥的建设。其中,二环线杨泗港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约6公里处,路线全长约5.8公里,双向8车道,拟采用悬吊斜拉组合桥型;四环线黄家湖长江大桥位于白沙洲长江大桥上游约7公里、军山长江大桥下游约9公里处,起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家堡,接汉洪高速公路,过沌南洲,跨长江,于石咀李家村下游跨武金堤至长江南岸,再过青菱湖,跨青郑高速公路,止于G107国道,全长8.6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

    在进一步加密过长江通道的同时,武汉还将建设3条跨长江轨道通道,开创过江交通新格局。

    快速路总里程达270公里

    【规划目标】

    至2015年,快速路总里程达270公里,占2020年规划目标的98%;规划提升77公里主干道为快捷路,增加快速路系统覆盖率,主城内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的快速路网络格局。

    【专家解读】

    去过北京、上海的人,会对这些城市的快速路系统印象深刻,全封闭、大部分路段为高架甚至全程高架、无红绿灯、车速很快,有效疏导了城市车流。

    但在武汉,快速路严重缺乏。“十二五”期间,武汉将致力于快速路网建设,“畅通一环,建设二环,贯通三环”,形成“三环六联十二射”格局,其中二环以内建成“两环五联九射”139公里的快速(捷)路系统。“五联”指5条快捷联络线,分别为香港路—沙湖桥、琴台路—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江城大道和武胜路—鹦鹉大道;“九射”指9条快速放射线,分别为宝丰路、黄浦路、江北快速路等。

    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加强主城区与新城组群的道路联系。

    轨道运营里程达146.5公里

    【规划目标】

    在2010年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的基础上,至2012年建成轨道2号、4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72公里;至2015年建成轨道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8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达到146.5公里。

    【专家解读】

    2004年,武汉开通轨道1号线一期,今年7月开通1号线二期,但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仅有28.9公里,日客运量目前也仅有约15万人次。而去年底,上海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355公里,北京228公里,武汉亟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

    轨道4号线二期,由武昌火车站至黄金口,全长16.9公里,设车站13座;3号线一期,由三金潭至沌阳大道,全长33.2公里,设站24座;8号线一期,由金银潭至梨园,全长17.6公里。

    轨道骨干网络形成后,武汉市还将规划开通快速公交和公交快线,提高高效率公交设施覆盖率,实现都市发展区90%居民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至2015年,实现主城区公交出行比例超过30%、轨道及快速公交承担公交比例超过25%。

    主次干道“强筋健骨”微循环路“活血化淤”

    【规划目标】

    主城区新建或改建主干道29条、145公里,次干道66条、167公里,分别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的93%和82%。还将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和项目开发,积极推进微循环道路建设,规划每年新建支路75公里左右,至2015年形成支路总里程约936公里,支路密度达2.1公里/平方公里,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的52%。

    【专家解读】

    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的路网结构不够合理。国家规范要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数量比例为1:1.5:3.75,而武汉为1:1:3.7,次干路、支路缺乏,不能有效分流主干路交通。另外,主干路间距过大,如汉口发展大道、建设大道与解放大道的平均间距分别为1800米、1500米。

    按规划,至2011年,汉口地区将形成“六纵七横”骨架道路系统网络。“六纵”为垂直于长江的6条干道走廊,分别是:古田二路、汉西路、常青路—青年路、姑嫂树路—新华路—友谊路、香港路—大智路、金桥大道—黄浦路;“七横”为平行于长江的7条干道走廊,分别是:沿江大道—沿河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幸福大道、三环线北段。

    武昌地区规划形成“九纵七横”骨架道路系统网络。“九纵”为垂直于长江的9条干道走廊,分别是:三环线东段、工业二路、水东路、徐东路、沙湖大桥、武珞路—珞喻路、雄楚大街、南湖南路、三环线南段;“七横”为平行于长江的7条干道走廊,分别是: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友谊大道—中山路、中南路—丁字桥路、东湖路—珞狮路、民族大道、关山二路。

    汉阳地区规划形成“四纵五横”骨架道路系统网络。“四纵”为垂直于长江的4条干道走廊,分别是:琴台路、汉阳大道、四新南路、三环线西南段;“五横”为平行于长江的5条干道走廊,分别是:滨江大道、鹦鹉大道—拦江堤路、梅子路、芳草路、十升路。

    新建129座人行立交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规划目标】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慢行出行,至2015年,规划布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1620个,主城内建成人行立交总量达213座(其中新建129座),使自行车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18%,步行出行方式比例不低于35%。

    【专家解读】

    武汉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在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有效接驳,2009年,每天为市民提供了约10万人次的便民服务,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未来5年,武汉将继续扩充该系统,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完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是保障安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有效手段。2015年前,武汉将在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新华路、常青路—青年路、武珞路、雄楚大街、中山路—友谊大道、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等道路沿线,新建129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包括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

    每年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 缓解停车难

    【规划目标】

    继续探索停车场建设新模式:一是严格执行新的配建停车位标准,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基本满足新增的停车需求;二是通过完善停车场鼓励政策,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在停车问题比较突出的汉口及武昌老城区、新华路、利济路等区域,新建8.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逐步弥补城市停车缺口,缓解中心区停车供需矛盾。

    【专家解读】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武汉城区约有停车泊位22.9万个,较上年同比增加0.3万个,增长主要来源于路面停车,静态交通停车设施增长缓慢,供需缺口较大。“十二五”期间应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重点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单独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二是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三是结合土地开发,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 中国规划网武汉10月21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