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以下称“批复”),原则同意《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批复指出,河南省省会郑州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成为中部地区继武汉之后,国家认可的又一座“中心城市”。 “郑州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经济影响力,可以说国家的这个定位还是十分准确的。”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说。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功能定位方面,郑州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比同时获批复的深圳的全国性经济中心,乃至之前武汉的工业基地而言,郑州在经济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郑州大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合林说,“这也是郑州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部双中心成型 今年初,《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公布,中部地区正式以一个整体在国家区域经济新格局中亮相。 随后,3月份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成为国家认可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彼时,郑州一度感到被边缘化的危机。 “当时就有人提出过郑州的边缘化问题,但我是不同意的。”喻新安说,“郑州承担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是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互动的中转站。国家不可能忽视郑州市的作用。” 国家对郑州“中心城市”的最终认可,也印证了喻新安的判断。 按照批复要求,到2020年,郑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内。相比武汉而言,规模都要略小一些。 “从两方面的因素考虑,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张合林说,“一方面由于城市形态的原因,郑州市城市框架没有武汉大。再一方面,这个批复要求郑州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以节约耕地。” 随着国务院批复的下发,中部地区武汉、郑州双中心城市的格局正式形成。作为中心城市而言,它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辐射和带动作用。 郑州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定位的上升是否也同时意味着影响力的上升还是个疑问。 中部地区共由六个省份组成,尽管同为中部地区,但六省各自的区位条件是各不相同的。特别是南部三省,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向。 “湖南省临近珠三角,重点向南;江西和安徽则靠近长三角,重点则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说,“所以,郑州尽管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地位仍需要明确。郑州的中心城市效应更多的还是会体现在对中原城市的辐射上。”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了“两纵两横”经济带,成为整部规划的亮点之一。其中的“两横”经济带分别是指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武汉和郑州作为两个中心城市,恰好位于这两大经济带上。 “这样的话,两个城市一个靠南,发挥在长江沿线的经济带动作用,一个靠北,发挥带动中原、联通西北的作用。从而形成两条完成的经济带。”喻新安说。 发展动力不足 在城市总体规划获批以后,郑州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中心城市定位“名副其实”。 “国家的认可确实能够使郑州在城市地位上获得很大的提升,但这仅仅只是头衔,真正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陈秀山说。 郑州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300亿,首度跨入所谓“3000亿俱乐部”。但同是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500亿。 郑州市的产业规模较小,被认为是制约经济规模的重要因素。而喻新安也指出,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首先也是依靠产业进行支撑。 批复中针对郑州市产业发展指出,郑州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郑州的薄弱环节,而科教是与此紧密相关的环节,可以说提出了郑州在未来需要加强的一个方向。”喻新安说,“历史文化则是河南省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但这三大产业的发展,对急需要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郑州而言,则显得有些力度不足。 “这个就应该考虑到规划的滞后性的问题。”河南科技学院副院长刘荣增说。 这份批复是针对河南省《关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请示》做出的。 近期发生在河南省的重要动向,包括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的概念,都没有反映在这份郑州市的规划当中。 “规划当中硬性规定,比如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做到。”张合林说,“但如果考虑到郑州市未来的发展,我想还是应该结合实际形势去考虑。” 陈秀山则认为:“国家认可了这些规划,但国家的认可不是最终目的。更关键的是,政府在规划的指引下充分做好服务职能,最终去依靠市场和企业来真正实现地方的发展。”中国规划网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刘丽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