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撤销原宣武区、崇文区。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成立新的西城区;东城区则与崇文区合并,为新的东城区。这是2010年北京市为建设“世界城市”而迈出的关键一步。 最后的宣武区 所谓“世界城市”, 是指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一般是指具有世界影响力、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人才的城市,是国际活动召集地、国际会议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 据英国拉夫堡大学“全球经济与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小组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发布的《2008年全球世界城市评价报告》,北京已成为A+级世界城市,与巴黎、香港、东京、上海、新加坡、悉尼并驾齐驱,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两个级别为A + +的城市。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老城区占地面积共计62.5平方公里,占北京规划市区面积的5.76%。到2003年,北京市仅留下不足15平方公里较完整的历史风貌空间,以旧城为中心的城区因承载过多的城市功能,交通与环境压力持续加重。 北京市此番对老城区的区划调整,对北京老城区的整体保护有何影响?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老北京”? 长期报道、研究北京城保护的新华社资深记者王军认为,此次旧城区的区划调整,对保护“老北京”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和保护北京古城。但是,如不能放弃“旧城区改造”的惯性思维,可能会酿成新一轮破坏。 在他看来,长期以来,受制于区划分割,北京四个老城区的建设和保护各自为政,大规模推动“老城区改造”,北京旧城这一“人类在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单体工程”惨遭肢解,还引发一系列全局性问题,“老北京”与“新北京”两败俱伤。 早在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下称《规划》)就提出,要“打破旧城行政界限,调整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以及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负担的责任和义务。” 《规划》还特别提出,北京要“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外围新城建设,中心城与新城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但是从近五年的实践看,北京市对旧城区的拆除、重建,一直未能停止。 王军指出,四个旧城区纷纷从土地开发要“政绩”:东城区希望把王府井升格为中央商业区,西城区则建立了金融街;崇文区建立新世界商圈,宣武区则建立了传媒大道。“四个区各自为政,同步发展,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对老城区的破坏十分严重。” 更严重的是,在大规模改建中,北京核心城区逐步变成了集中办公区,大量的就业人口下班后不得不到郊区居住。这导致两大问题,一是上下班高峰时段,核心城区交通压力骤升,二是通州新城、望京、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居住区则成了“睡城”。 王军指出,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北京已经得了严重的“心脏病”。长期以来,诸多学者就建言,应把四个旧城区合并,以利于北京古城的统一规划、整体保护。此次“四变二”的区划调整,算是北京古城保护的阶段性进步。 “如果能把四个城区合成一个完整的城区则更为合理。”王军认为。这意味着,整个北京老城区建设量的下降,新城区建设重点的外移。显然,这不太现实。从目前看,此次调整距理想方案仍有差距,却是“朝着统一规划迈出重要一步”。 王军认为,北京的发展关键在于“整体保护旧城,重点发展新城,调整经济结构”。但此次官方强调城区合并的四大好处时,第三条依然是“区划调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王军认为,这一提法“并不妥当”。 显然,“加快老城区改造”就意味着拆除重建,如何能在“拆”的基础上保护历史名城?反之,如果坚持对旧城区的保护,为何又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这种表述难以自圆其说,甚至自相矛盾。 王军感叹,现在北京市老城区面积已越来越小,近20年的改造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远远超越了历史名城文化保护的范畴。很多所谓改造增加了城市运行的成本,还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飙升等“单中心城市病”。 他建议,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应吸取此前旧城区改造的教训,避免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绝不能再让《规划》成为一纸空文”。王军认为,旧城保护“不能再耍任何花招了”,尤其要防止旧城行政区划的合并为下一步整体“拆迁改造”提供方便。■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