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建县1259年的老城,申城境内黄浦江的源头,上海的文化之根,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对待其独有的老城历史风貌?如何解答保护和发展这道两难题?如何让旧城改造真正惠及居民? 日前,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区长孙建平率队赴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学习考察,眼前的经典案例无疑为正在思考“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松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老城改造摒弃拆除再建 【观展】按照紧凑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西班牙巴塞罗那案例馆让中世纪保存至今的老城区与拥有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创新城区栖身于同一座城市,说明新一轮发展不一定要拆旧城腾地。 记者:目前,松江古镇的保护计划已逐步完善和确定,重点保护和开发的区域是松江府城、仓城和泗泾下塘历史风貌区等。如何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风貌区? 盛亚飞:过去,我们对旧区存在误区,认为旧区形象破旧是落后标志,而且浪费用地、阻碍发展。巴塞罗那案例告诉我们,宜居城市不完全是大尺度、大空间,旧区适于人行走和使用自行车的街道也很好。旧城改造过程中,原有的交通组织、老建筑,完全可以加以利用,并按以人为本的要求做出技术性规定。 孙建平:目前我们在老城改造中,就摒弃“拆除再建”的做法,原有的风貌建筑可以转换功能再利用,原有的工厂可以改造成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或引入创意产业。这样既可使效益最大化,也延续了城市历史风貌,对城市原有的东西赋予新的发展内涵,就能不断创造“亮点”。 实现经济与生活共荣 【观展】德国杜塞尔多夫把河岸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把长约1.5公里的河滨大道还给市民,使河滨成了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并改建内河航运港,利用原有建筑,吸引传媒、创意、文化机构入驻,聚集形成“媒体港”,实现工业城市向服务型功能转型。 记者:改造老城的出发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吗? 盛亚飞:决不能把老城改造成收费的旅游景点。如果不能认识历史的价值,而是用功利的心态进行老城改造,那么历史保护就变成了商业价值的附属品。城市的首要功能还是居住生活。十多年来,工业化发展带动了松江新城的开发建设。但当松江新城迈入百万级城市发展规模后,城市功能就不仅是生产。 孙建平:不论是新城还是老城,对城市功能进行规划时不能仅仅注重其经济布局和效益,而是更要强调其服务性,因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归根到底还是要落脚在城市功能转型,就像杜塞尔多夫案例馆的主题一样,要实现“经济与生活共荣”。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观展】:瑞典的马尔默西港地区在建筑节能、交通、可再生能源、绿化等方面,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许多创新举措,其中最核心的是在住宅区试点建设了瑞典第一个"零排放"社区。 记者:城市发展如何真正惠及居民? 盛亚飞:世博理念与高铁时代将给松江发展带来新契机。松江新城新一轮的规划修编,要努力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市发展,不仅空间上要紧凑,功能上也要集聚,优化合理的城市布局不仅满足百姓居住需求,而且成为具有活力、吸引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城。同时,松江将全面提升和完善旅游业、商业和服务业,在"长三角同城化"发展趋势中显出个性,更具竞争力。 孙建平:老城要在保持历史风貌同时,通过着力改善陈旧的基础设施,让其拥有和新城一样的生活品质,让年轻人也近悦远来。新城要加快能级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开发建设好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并加快松江新城南部区域的规划和建设。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