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深圳6月12日电(记者 白雪) 昨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坪山新区中心区概念规划国际咨询评审会。来自国内外9位知名专家对6家单位的方案进行了全面评审。 专家经认真评议,并经两轮投票,最终评出华汇(厦门)环境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3号方案为第一名,法国SCAU(思构)设计公司上海分公司的4号方案为第二名,英国约翰·汤普逊及合伙人事务所的5号方案为第三名。 方案内容 “绿心之城、远见之城”的四大构思 在昨日的汇报中,记者注意到,名为“绿心之城、远见之城”的3号方案提出了四大构思。 构思一:共构段、三铁站。方案大胆地建议在中心区规划范围内,将轨道14号线(深惠城际线)与12号线(局域线)结合周边商业设施,进行共轨共构铺设,以减少对主干道景观的冲击的同时,提高商场开发效益。同时,通过将轨道线站点与深圳东站直接接驳,将深圳东站建构为三铁无缝转乘的交通枢纽车站。 为扩大坪山新区产业吸引力及深圳东站交通枢纽的辐射腹地,方案将东部高速公路通过专用进出口直接与深圳东站连接,形成“高速—高铁”无缝对接,以强化深圳东站客运枢纽的服务半径。 构思二:半月环、蓝水道。通过对中心区范围内主干路网的调整形成的弧形道路,将基地内现有的公园、广场串接一体,构成一连续的半月环中心绿廊公园,暗喻客家文化中,大宅前半月水塘的传统形式,营造中心区交通入口门户的恢宏气势。 同时,利用半月环中心绿廊公园湿地连接基地现有水道系统,形成中心区城市水景与地区雨水滞洪渗流的主体设施,充分体现城市低冲击开发的理念。 构思三:魅力弯、聚宝盆。半月环中心绿廊公园所构成的城市空间,将形成坪山中心区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门面与地方魅力场所。公园周边的土地开发价值大,并可带动中心区内部地块价值的提升,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并促进城中村与旧工业区的改造,实现总体开发收支平衡。 构思四:文化坊、乐活巷。规划方案将保留中心区内山吓围屋、飞东村、飞西围屋等具有客家文化、历史风貌的大宅等聚落空间,并改造成为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园区,以丰富坪山中心区产业多元化及城市生活的多样化。通过街区内部宜人尺度的营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服务内街,以填补主干道旁大型商业业态的不足,为市民提供当地生活化特色的城市空间。 专家评价 “整个中心区就像一个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对优胜方案评价说:“从空间的角度上看,这个方案对中心区的定位最为明晰,人们只要去过一次这里,就会十分明显地感觉到它是一个真正的中心区,而不是一个城郊结合部。”他说,“用绿地打造中心区的绿肺,坪山中心区将会留得住人。” “小街廓”的模式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的高度赞赏。他说,坪山新区人行道之间有多个公园,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设计。而且,小行道设计成小街区,路的两旁建筑形成梯度,层次分明,“整个中心区就像一个家。” 相关背景 国际咨询历时近半年 国际咨询活动从2009年12月4日启动,历时近半年,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共收到65家规划设计机构的报名。 3月1日前,参加体验营的各规划设计单位向市规划国土委坪山管理局提交了初步设计构想。主办方组织专家对设计单位提交的初步设计构想进行评选,并择优选择6家设计单位委托咨询设计任务。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