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长三角“王者归来” 联动打造亚太国际门户

时间:2010-05-25 09:44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是我国第一个跨省份的区域规划,也是2008年以来国务院批准的第18个区域发展规划。相关专家表示,《规划》将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而这一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移,也将产生带动沿江、辐射南北的巨大效应。
  战略地位最重要
  长三角可带动沿江、辐射南北
  近年来,我国区域规划密集出台。自2008年12月31日珠三角规划获批以来,海西经济区、黄河三角洲、海南旅游岛、井冈山等17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先后获批。仅2009年一年批复的规划就等于之前四年的总和,所涉范围囊括了我国大部分地区。
  而在众多区域规划中,长三角无疑具有最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最具引领作用。“与以往的区域规划不同,长三角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教授介绍,这一地区人才高度密集,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对于经济的协调作用明显。长三角地区的高度发达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进而向南北辐射。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区域GDP占我国GDP总量的24%,是我国经济和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
  徐逢贤介绍,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年人均GDP已达到2.4万元人民币。根据《规划》,该地区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地区。
    获资源优先配置权
  长三角“王者归来”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海西等沿海区域规划相继公布,一直是沿海经济发展领军者的长三角发展速度渐缓,此番《规划》出台,这一传统领军者将“王者归来”。
  徐逢贤认为,《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将带来长三角地区一系列的发展机遇。首先,目标明确后,高科技项目将会被优先引向这一地区,一批对世界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将会在长三角地区布局;第二,《规划》作为中央的重要指导思想,将会促使每个省和城市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第三,《规划》提出了国际化原则,地方根据这一原则引导和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第四,在一系列重要的发展目标确定之后,能源供给等也将会向这一地区优先配置。
    区域联动发展
  长三角将迎产业整体升级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2006年制定,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一核六带”被视为该区域总体布局的框架。
  徐逢贤透露,“一核六带”是此次《规划》的重点内容。据悉,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哪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由上海扩大到了长三角,这一区域整体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给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准、产业结构、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并不平衡。此外,由于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出现了诸多城市将发展定位为“上海的后花园”的现象。
  徐逢贤认为,《规划》实施将有效打破这些不平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政策将引导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向该地区加速布局,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从地区方面看,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从城乡差距方面看,苏南及浙江平原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乡差距缩小,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