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城市扩张太快,下水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一场雨就淹。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8月9日报道,8月7日傍晚,就在周五晚高峰刚开始时,一场短暂的暴雨席卷北京部分地区。三小时降雨淹没了多条道路,令交通陷入瘫痪。社交媒体上,很快出现了一些浑身湿透的通勤者在齐膝深的水中艰难行走的照片。一名微博用户讽刺道,北京,这个位于内陆、通常尘土飞扬的中国首都,“现在有了海景”。中国的城市居民正越来越熟悉此类插曲。2008年以来,受洪水影响的中国城市的数量翻了一番还不止,然而与此同期,该国各条大河多半保持稳定状态。2013年,有200多个城市曾经被淹。为何有这么多中国城市水漫金山?
报道称,简而言之,该国城市扩张速度过快,排水基础设施跟不上。20世纪90年代末,在长江流域一场大洪水后,政府开始意识到洪水这一问题。但是,北京的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视之为一个农村问题。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坝,而城市排水系统则在总体上受到了忽视。北京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教授周玉文说,大多数排水设施都不能应付每年都百分之一百会出现的降雨强度。换句话说,它们肯定会被普通降雨压垮—每年都会。雪上加霜的是,中国城市快速扩张,其中一些城市直接扩张进入泛滥平原。填河填湖,为开发让道。1998年以来,中国城市面积已经翻了一番还不止,于去年底达到5万平方公里,而且覆盖城市地表的,几乎全是混凝土和沥青。 报道称,令所有这些问题更严重的是,中国对待城市规划的态度往往急躁而冲动。例如,数十年前负责北京道路设计的决策者选择了下沉式立交桥而不是高架式立交桥,理由是下沉式立交桥在视觉上较美观,同时建设成本较低。结果却是,这些下沉式立交桥成了城市内涝的一个原因。北京城区有149座下沉式立交桥。在排水管道和水泵不足的情况下,单单一场大雨就能使之成为游泳池,令交通陷入停滞。
报道称,城市内涝这一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但该国的迅速城市化令损失呈几何级数增加。气候变化已初露端倪,中国很多城市将艰难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201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全球洪灾损失的论文认为,在全世界136个沿海大城市中,就可能遭受的损失而言,中国南方大城市广州是最脆弱的。若不采取前瞻性措施,这个城市可能在一年内就遭受多达132亿美元的损失。情况非常令人沮丧,或者说甚至有些自相矛盾,因为中国城市同时极度缺水。在中国最大的600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