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朋友圈、贴吧、论坛、微博里网友们纷纷相约去“看海”。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管是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多地城市出现内涝灾害,由此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身安全。 每次内涝发生后,各地相关部门都有经验总结、反思、教训,可是以后的每年那几个城市依然内涝严重,甚至连每年“看海”的地点都那么熟悉。“城市心血管病”还有希望治愈吗?现在各地采取的措施和方案对解决、缓解内涝问题有成效吗? 翻看过去几年的新闻不难发现,每年各地都有发生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灾害。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相关部门在最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提出了很多不错的方案和建议。2012年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4年时间分4个阶段开展水务工程建设大会战,完成雨水集蓄利用和城乡立交桥雨水泵站、调蓄水池改造等城市内涝整治工程。哈尔滨、北京、唐山、绍兴等地根据自身城市特点恢复并建设了大面积的城市湿地。 另一面,城市建设者正在干着加剧城市内涝的事。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绿化、排水却总是追不上发展的步伐。地产开发商们建起一栋栋高楼,道路全部硬化,绿化率能达到40%的寥寥无几。城市规划中“高大上”的排水系统,在实际建设中因为资金不足、追赶工期等等原因建成了“矮矬穷”的排水沟。这些排水沟应付一年、十年一遇的暴雨还能起到点作用,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时就暴露出了不足,市民们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城市内涝被喻为现代城市病,城市化发展最快的这几年,恰好是内涝愈盛的几年。内涝与城市化推进程度的重合,很大程度上与城市规划的思路有关。城市规划由于重地表、轻地下,导致地下管网排水系统建设不足;另外,城市急速扩张,水泥替代泥土,河湖被填平,城市蓄水排水的功能在降低。所以,在一些地区,城市化可能塑造了一座光鲜亮丽的地面之城,但一场暴雨就可将城市的诗意冲刷殆尽。
城市内涝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投资管理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多层监管体系,做一份长期的排水工程规划,并保证按照规划实施建设,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郗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