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任斐 本报通讯员房晓辉 管林建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交通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峡谷以及我国北方等地区的内河流域出现最早城市,到随后城市的不断发展进程中,都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影响。可以说,城市交通和城市同步形成,并自始至终地贯穿于城市的发展中。然而当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迅速聚集,对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强,而城市交通的发展却不能与之相衡时,一系列矛盾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道路容量不足、交通拥堵、停车难……如今,这些城市交通问题已不仅是国内一线大城市的专属,而成为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近年来,城市内部的时段性、区域性交通拥堵在滨州也已经出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城市交通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也背离了我们的期待。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交通体系?目前我市城区的交通现状如何?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我市出现的交通问题?今后我市的城市交通将如何规划发展? 结合我市的城市交通现状,在本期规划沙龙中,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对于城市交通的期待。 参加此次规划沙龙的有: ·蔡润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史小军:市规划局工程科科长·赵永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管科科长 ·于海涛:市规划局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所长·苏会霞:市公共汽车公司经理助理 【主持人】针对我市城市交通现状,《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来改善和优化我市城区交通状况和环境? 史小军:《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完善城市空间结构、路网结构、公交系统、停车系统及慢行交通 首先,《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城市行政、办公、文化、商业、教育、居住、医疗等城市功能,降低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其次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第三是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合理布设公交线路与场站,按照公交客流特征规划公交专用道、换乘枢纽、首末站等重要设施,在城市商业、居住等出行强度较大区域增加站点密度,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第四是完善城市停车系统,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的位置及规模,对于停车既要满足需求,同时也要合理引导。第五是完善城市慢行交通,合理规划自行车交通及步行交通,构建“绿色慢行网络”,补充完善整个城市交通系统。 【主持人】《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指导未来我市城市交通的有序建设。从城市的视角来看,对于我市城区交通的发展,该规划提出了怎样的发展路径? 蔡润林:以“绿色、低碳”为发展导向,倡导慢行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于海涛:发展绿色交通,建立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通过居民出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居民使用私家车十分频繁,带来道路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同时引发的大气污染也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发展绿色交通是《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发展目标。 绿色交通意指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建立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构建绿色交通,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完善公交系统,营造舒适安全的慢行出行环境,利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新型节能环保车辆。除此之外,还需要人们转变出行观念,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强化交通管理措施。 对于滨州城区交通的发展,《滨州市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改变机动车导向的交通发展模式,构建以公共交通优先主导、内外交通紧密衔接、各种方式协调利用的符合滨州特质的低碳生态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 未来滨州城区的交通将以“绿色、低碳”为发展导向,大力优先发展高品质公共交通,构建快速公交系统走廊。同时,优化步行道、公共自行车等慢行系统,与公交系统无缝衔接,倡导慢行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除此之外,还将优化城市道路、停车、枢纽、货运等系统,使城市交通各个组成部分在“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下高效运行。 【主持人】最后想请大家谈一谈,什么样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才是最理想、最合理的?对于我市城区交通的发展,大家有什么样的期待? 赵永民:理想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应该以低碳的出行方式为主 在理想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下,应该以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这样低碳的出行方式为主。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开车出行无可厚非,然而不少人都是开车上下班,晚上吃完饭后再出来步行锻炼。为什么上下班时,不选择步行或是骑自行车这样低碳的出行方式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生活环境回到以前每天都是蓝天、白云的状态,低碳出行的意识也开始逐渐提高,更自觉地选择自行车或是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到那时就会由汽车时代过渡到低碳时代。 苏会霞: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将公交优先落实到实处 无论从安全还是节约能源方面,公共交通都是最适合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对于我市城区交通而言,应该将公交优先落实到实处。采用公交出行的居民不断增加,这样一来,相对减少了其它车辆的出行,势必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环境,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蔡润林:建设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交通系统 最合理、理想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既要体现效率和人文关怀,还要体现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建设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交通系统,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城市交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城市道路、公交、停车、枢纽、慢行等系统和谐有序高效可靠运行,居民快速顺畅便捷舒适出行。 【主持人】城市交通和城市是同步形成的,两者应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交通拥堵、停车难、道路容量不足等城市交通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有哪些共性原因会造成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矛盾,引发城市交通问题? 蔡润林: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建设协调性不足、集约型高效率公共交通发展重视不足、交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手段不足是根本性原因 从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本源出发,我认为引发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是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建设协调性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交通出行需求快速提升,带来了道路交通量的激增;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居住、公共服务等用地布局的混合度不足,导致了交通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于城市空间的拓展,使得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先拥堵后治理”的局面。 原因之二是集约型高效率公共交通发展重视不足。优先发展公交的当务之急是发展高品质、高效率、准时性、乘坐舒适的公交系统,提升其相对于小汽车的竞争力,吸引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在许多快速发展当中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仍限于增加普通公交车辆,公交运行存在准时性差、乘坐不舒适、行程速度过慢等诸多劣势,难与私家车竞争,使得交通出行者“想说爱你不容易”。 原因之三是交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手段不足。在城市发展和机动化发展过程中,交通管理的设施和能力应同步提升。而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和调度系统在大部分城市仍是空白,难以应对城市交通日益增加的负荷。 【主持人】在我们城市,近几年也开始听到市民抱怨城区交通不如以前通畅,抱怨城区不少路段也患上了交通拥堵这种“城市病”。究竟目前我市城区的交通状况如何? 赵永民:2013年左右,老城区开始出现时段性、区域性交通拥堵 首先来解释下交通拥堵的概念,当等待三个以上绿灯周期仍不能通过某一路段,城市交通评价就称作该路段出现了交通拥堵。在2013年左右,我市老城区开始出现时段性、区域性交通拥堵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周六、周日以及工作日上午八点至九点、下午五点至六点半的高峰时段,老城区黄河三路、黄河四路、黄河六路以及渤海六路、渤海八路、渤海九路等路段容易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我们的城市在建设之初,受到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老城区的街道规划建设比较窄、断头路比较多。同时老城区的商业业态集中,公共停车场少,导致机动车数量与现有道路容量的矛盾突出。另外,部分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文明,经常在行驶过程中随意调头或随意停放车辆。随意停放车辆,也许是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能阻碍其他正常行驶车辆的通行,从而引发交通拥堵。 史小军:我市城区交通存在私人机动化发展迅猛、新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不高、道路级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去年年底,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滨州市规划局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的项目组对我市的城市交通状况进行了一个月的调研。从调研结果看,我市城区的交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首先,我市的私人机动化发展迅猛,小汽车拥有率已经达到304辆/千人,居民出行的小汽车导向愈发明显,给道路交通带来较大的压力。其次,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布不均,新城区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市民购物、休闲等出行目的地仍集中于老城商业区,中心城区交通不堪重负。 调研同时发现,我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不高。在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的背景下,我市的公交系统仍然维持在单一层次的常规公交,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此外,虽然我市城区的城市主干路系统较为完备,但次干路、支路等城市道路网络的“毛细血管”密度较低,道路级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道路交通微循环的连通性。 苏会霞:城区缺少公交枢纽站,行车高峰期部分路段的交通拥堵造成公交车运行速度下降 近年来,社会车辆不断增加,老城区较窄路段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造成公交车运行速度下降,周转不畅,准点运行率较低,给乘客出行带来很大不便。除此之外,我市城区还缺少一处公交枢纽站,20余条线路的公交车辆只能在渤海五路、黄河二路五四广场附近的路边停放、调头,既影响交通秩序又存在安全隐患。 【主持人】在谈到我市城区的交通现状时,有几位专家都提到了机动车发展迅猛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采取控制机动车数量、限行限号的措施是否可行?要缓解我市已经出现的交通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蔡润林:“限购、限号、限行”在短时间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积极贡献,但同样存在弊端 目前,国内包括北上广等大城市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采取了“限购、限号、限行”等小汽车限制性管理政策,这一措施在短时间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一定的积极贡献,其延缓了小汽车大规模快速增长的步伐,给了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建设的时间,但同样存在许多弊端。例如,牌照限行政策会促使家庭购买第二辆小汽车,反过来促进了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新加坡在最初实施车牌竞拍机制时,以更高价格购得小汽车的出行者使用小汽车的频率显著增加,道路交通拥挤根本没有得到缓解。 史小军:正在编制中的《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指导我市城市交通有序建设 现代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划布局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而研究城市交通问题也是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一。目前,《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正在编制中,并且已经进行了初期成果的汇报。 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展、相互反馈,能够确立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一体化交通发展框架,并指导各层次、分阶段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通过本次规划,基本确立到2030年我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建设水平和规划方案,以期指导城市交通的有序建设。针对现状城市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该规划也将在长远发展的框架内提出近期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 要从根本上缓解我市交通拥堵和交通压力日益恶化的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四通八达、换乘方便、运行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如何经济合理地使用交通设施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客运交通而言,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出租车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四种主要出行方式,而公共交通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最小。公共交通的比重越高,道路上的车流量就越小,交通矛盾就越少。 于海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当前我市交通拥堵和交通压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