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1号线车站效果图
东南网12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近日,福州地铁1号线南段的三叉街站—火车南站铺轨现场,忙碌而有序。
刚组装好的轨排被龙门吊缓缓吊起,经由轨排井送至地下,随后装上轨道车。沿铺好的轨道,穿过深邃的地下空间,经过初具规模的站台,轨排被运送到位于葫芦阵站到黄山站区间的铺轨现场。测量、初调、精调……确定位置无误后,工人浇筑混凝土,将轨排与地面牢牢固定。数段轨排铺好后,再用移动式焊机对短轨进行无缝焊接。
一天下来,地铁轨道又向前延伸了近百米。虽已进入冬季,但记者置身地下施工现场,仍感到闷热,不一会儿已是一身汗。自盛夏7月福州地铁1号线南段开始铺轨以来,工人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日两班24小时轮流施工,确保工程进度。
眼下,在福州和厦门,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总投资超过170亿元的福州地铁1号线已完成投资逾110亿元,16个站点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8个区间实现双向贯通;厦门地铁1号线所有站点均已开工;福州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结构本月动工……
福建的地铁时代,正迎面而来!
地铁,因高效快速、准时准点、方便快捷,被誉为效率最高的城市交通工具。“近几年,随着福州、厦门两地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增大,交通拥堵的情况愈发严重,迫切需要借助地铁通车来‘疏堵’。同时,地铁也有利于拉大城市框架,打造城市次中心,扩大市民生活圈,为中心城区‘减压’。”省发改委交通处负责人表示。
在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方针指引下,省委、省政府适时作出在福州、厦门两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部署。2009年6月,福州地铁1号线率先获国务院批准,计划投资超过170亿元。
今年6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意见》,提出2014-2018年全省轨道交通建设将投资约300亿元,投向福州、厦门城市轨道交通一期规划项目建设。到2018年,福州、厦门两大中心城市将步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蓝图绘就,一路攻坚克难。
自2009年12月试验站白湖亭站先期动工以来,福州地铁1号线经历了复杂的拆迁、管道迁改等前期工作。2011年4月,全线各站点终于陆续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直径6.49米、重350多吨的盾构机,大显身手。置身盾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只见盾构机刀盘插进土层,缓慢掘进,犹若巨型电动钻头。自2012年9月20日起,福州地铁1号线共有23台这样的巨型“钻头”下井施工。截至今年12月1日,全线已完成盾构区间26.1公里,占盾构区间总里程数37.2公里的70.2%。其中,7个区间已成功实现双线贯通,4个区间实现上(下)行线单线贯通,新店车辆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科技攻关,带来先进的施工工艺。福州地质条件复杂,碎卵砾石和残积土层富含水,尤其是盾构机始发、接收与区间旁道施工时,存在地下水渗透、主土体坍塌等安全隐患,怎么办?建设者采取“冷冻法”施工,即通过冷冻机、冷却塔等设备,对隐患区域进行约一个月降温,将开挖范围内土体冻到-10℃以下,形成固结体,盾构机再突破洞门。
迄今,福州地铁1号线工程已先后使用孤石微动探测法、盾构转接始发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
在屏山站主体施工过程中,施工队发现了西汉闽越国国都冶城遗址。是追求施工进度继续施工,还是为考古挖掘让路?福州地铁公司先后5次组织施工单位和考古队进行论证。地铁建设队伍不仅在完成路面工程后主动退场,给考古队两次进行为期数月的文物勘探和保护性发掘腾出空间,还在资金、场地、机械等多个方面对考古工作给予实际支持。
屏山站施工为此“卡脖子”了近一年。福州市考古队专家坦言,考古的发掘与福州地铁公司的高度配合密不可分。
地铁穿城过,八闽添生机。福州地铁1号线计划于2016年10月全线通车,厦门地铁1号线力争于2018年建成。当你准备登上福建第一列地铁列车时,或许,你的生活也将开始改变。
福州地铁1号线在铺轨。本报记者 林辉 摄
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林辉 摄
地铁划出城市生活新轨迹
东南网12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实习生 纪玉屏)
两座城市 一种期盼
厦门。11月17日7时,周一清晨。
“新厦门人”刘硕顺手拿上一包牛奶,急匆匆地跑出门挤公交。8时30分上班,刘硕要给自己预留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得把堵车时间算进去。家住集美区杏锦路附近,在思明区文灶上班,周一到周五,刘硕每天如此往返岛内外。
去年底,厦门地铁1号线各站点陆续开始围挡施工。每每在拥挤的公交车厢内,看着沿路工地,刘硕都很期待:“1号线串起了家和单位,通车后,就能多睡半个多钟头了。”
刘硕来自东北,大学毕业后来厦从事设计工作,并在这里成了家。岛内房价太高,三年前,小两口选择在集美购房。原计划过两年攒钱买车,但1号线的开建让他们放弃了此念头。“有地铁了,何必再养辆车?”刘硕说。
福州。11月21日18时,周五傍晚。
在福建师范大学教师莫莉看来,又一场“堵城风云”即将上演。莫莉上班的地点在闽侯上街大学城,家住晋安区远洋路。坐上321路,从大学城总站,到家门口的远洋站,得停站30多次。因为上下班不便利,莫莉和同在大学城任教的丈夫在学校附近也购了房,不过交房还得等几年。
福州地铁2号线日前开建,让她很兴奋。“以后,不但回家方便快捷很多,平时得闲到城区喝杯咖啡也能说走就走。”至于学校附近的房子,也没白买。“有了地铁,上街片区商业和配套就会很快做起来,就当一次成功的投资吧。”
刘硕和莫莉,身处两座城市,对地铁却有着共同的期盼。
治堵疏压 应时而建
因城区被闽江、乌龙江、铁路、高速公路等分割,长期以来,“东西不通、南北不畅、越江不便”成为福州的交通症结。据测算,福州城市核心区主要道路高峰期最大流量车速仅为13-15公里/小时,平均停车延误占总行程时间超过20%。
福州城中心区的压力也不小,数据显示,在不足城区总面积1/4的区域里,挤了超过50%的人。
厦门,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去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突破373万人,其中,岛内195.9万人。占全市面积不到10%的厦门岛,人口占比超过50%,机动车数量破110万大关,岛内交通状况“压力山大”。
为疏解中心城区车辆、人口压力,福州市多年前就提出“东扩南进”的口号,力争将城市空间布局从目前的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而厦门市也正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启动四个岛外新城建设。
“岛外人口吸附能力不强,是岛外新城建设中须破解的难题。”厦门市委党校一位专家坦言,能不能增强岛外人口的吸附力,关系“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成败。
而地铁,被视为突破口。“由于地铁能有效引导人口向周边分流,扩大人们的城市生活圈,因此,沿着地铁站周边配置资源,是地铁出现以后城市规划和格局重新设计的必然。”福州城市地铁有限公司资源开发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捷表示,福州、厦门的发展,需要地铁牵引助推。
地铁时代 重构商圈
地铁不只是交通工具,它将为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内部结构的升级提供动力。
自2011年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段建设启动,曾经“300米路段就有300旺铺”的东街口人气一落千丈,但业内人士更愿将此理解为这一商圈重生前的“冬眠期”。而激活它的,就是地铁。
据悉,存在12年多的大洋百货或将在年底迎来首次大面积升级,针对都市年轻一族提升档次,扩大餐饮、停车等设施;另一老牌东百也在酝酿扩大休闲娱乐等多元化配套,引进更多一线大牌,毗邻南街的东百B楼将在近期重建,规划建设地下三层,负二层将与东街口地铁出入口直接连通……
“从其他城市的经验看,地铁站不是纯粹的供乘客出入的交通站,而成了满足乘客各种需要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陈捷表示,未来东街口站四个出入口,都将与商业设施对接,分别是光荣剧场、东百、东方百货和聚春园,“由此串起来的地上地下空间,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市民体验”。
在福州,在厦门,不少地产商看好地铁站聚集的人流,纷纷开始布点“地铁上盖物业”(与地铁车站相连或车站周边50-100米范围内的物业项目)这一新业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地铁商圈业态更偏向于便利性,属于快速消费型商圈,因此开发商和商家须更透彻地进行市场研究,精准定位。
看来,地铁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还有商业模式。迎接“地铁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站地面组合建筑效果图(资料图片)
工期为啥存在不确定性
东南网12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林侃 实习生纪玉屏)
“福州城表面看起来一马平川,但其实暗石汹涌,有些地段,如达道站、屏山站附近,甚至达到花岗岩的强度。”上海隧道院福州分院院长朱振宇向记者介绍。
1号线上藤站至达道站区间为部分穿越闽江地下隧道,总长度1687米,其中约400米为下穿闽江段。过闽江段施工地质之复杂、风险之高、难度之大,全国罕有,参与方案评审的专家曾感叹“这种地质是当今世界的难题,虽然工程量不大,但技术难度最大”。
“地铁2号线的施工难度将比地铁1号线更大。”朱振宇说,“除地质结构普遍更复杂外,线路还两次穿越闽江和乌龙江。过江段含水量丰富、透水性强,是施工难度的重中之重,现在各项前期工作都在紧张进行中。”
“厦门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也是业界公认的。”厦门轨道交通集团高级工程师石磊表示。
首先,厦门地下岩石的起伏性很大,形成了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特点。目前,厦门地铁施工投用的盾构机均采用“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设计理念,就是根据厦门特有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兼顾了软土与硬岩地层的地质特点。
此外,地下水位比较高,补给源充足,“水资源存在弱腐蚀性,将增加施工与维护难度,这就要求施工时得采用合理的工程降水、止水技术,确保安全”;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将建设国内首条采用盾构方式过海的地铁隧道,过海隧道也是厦门地铁一大难点;岛内段因线路走向需要,隧道区间与周边建筑物地下室距离近,且需下穿建筑物,还要妥善处理与周边复杂环境之间的问题。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已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多项专题论证,并多次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研究证明该工程可行、风险可控。
地铁是重大民生工程,安全为先。一个个施工难题,导致了地铁工期存在不确定性。采访中,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希望市民能对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因地铁施工造成的出行不便予以更多理解。
福州地铁2号线采用BT模式建设
东南网1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实习生 纪玉屏)11月11日上午,福州市地铁公司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BT合同。合同约定,福州地铁2号线由中交股份以BT方式承建。
据中国交建福州地铁项目公司副总经理王中贵介绍,本次BT投资建设范围为2号线的建筑工程,部分机电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投资规模约7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9.8%,计划工期为52个月。
BT(建设-移交)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据了解,福州地铁2号线已先期开工福大站、厚庭站、橘园洲站和金祥站的管线迁改与交通导改等前期工作,11月底金祥站和厚庭站正式开建。
厦门市民有望2018年坐上地铁
东南网1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实习生 纪玉屏 采写)厦门地铁1号线已进入全面动工阶段,力争2018年建成通车。
据介绍,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24个车站(其中厦门北站已建成)已全部展开一期施工围挡,进入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和土方开挖。全线开工的车站和区间工点38个,共投入施工人员4800余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800多套。截至目前,已有莲花路口站、园博苑站、诚毅广场站、软件园站、集美大道站、天水路站开挖到底,开始主体结构施工。湖滨东路站、城市广场站、吕厝站等从一期围挡转入二期围挡施工。全线16个竖井,已开工11个。已有两部盾构机在诚毅广场站始发掘进,2015年内全线14台盾构机将全部下井。
据了解,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将力争于2014年底启动过海段控制性工程建设。
地铁是一种文化
——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原总裁朱沪生
东南网12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林侃 实习生纪玉屏)
作为福州市政府特聘顾问,朱沪生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福州,与其他专家顾问一起,为福州地铁建设出谋划策。近日,这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原总裁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朱沪生认为,福州地铁1号线作为福建首条开工的地铁线路,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经过各方努力,福州已基本掌握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地铁的规律。
“地铁建成后,将从根本上缩短人们出行的时间。”朱沪生举例说,“在上海,地铁让每个乘客节约近40分钟的上下班时间。这40分钟可以用来娱乐、学习、健身或者其他休闲,而不用浪费在路上,这是很实在的好处。”
朱沪生认为,地铁还是最低碳的交通工具之一,“地铁主要是用电,我们有数据可以证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公交还少”。
数据显示,一条地铁线路的覆盖距离为33-35公里,而公交只有5-10公里。在朱沪生看来,地铁对于拉大城市框架结构,打造主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快速通道,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方面的作用无可比拟。
据其介绍,上海1号线在建时,徐家汇的地位仅相当于一个区级中心,1993年前后居住人口只有约76万人,而位于城区西南面的莘庄更只是一片农田。但1号线开通后,徐家汇区域活力日益增强,居住人口很快就上升到100万余人,如今这里更是成为大上海的经济文化中心,莘庄也已成为特别繁华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在我看来,地铁不单是交通工具,还是一种文化。”朱沪生认为,地铁出行倡导上下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站内全面禁烟、不在车厢内饮食、为老弱病残让座、排队上下车等国际通用礼仪,在倡导市民融入这一特定文化的过程中,一座城市的文明进程也将大大加快。另外,地铁还有免费取阅的地铁报、特有的商业布局和广告媒体、不定期的文化展示活动等传播途径,也大大丰富了城市文化。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