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需要走出国门的,不只是商品和资本

时间:2014-10-01 15:40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兴杰
  六十耳顺,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意见,这也是智慧的来源。胸怀与见识同样重要,对人来说是如此,对国家来说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五周年了,经历过风风雨雨,经济已然崛起,该到了夯实大国文化基础的时候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曾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习近平在最近召开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各国各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锻造“学习大国”是未来中国走向开放与繁荣的根本,终身学习不仅是对每个公民提出的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将自己成功地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行动,都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经济大国俱乐部之后,赶超的战略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更重要的是,赶超的空间变小了,中国下一步的发展触及到了国家治理、国际经济价值链的位次以及国际格局的调整。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了,好学的东西已经学完了,事实上现在已经到了深度学习与反思的时刻了。
  学习并非盲从,而是要确立自己的主体性。环顾当下,世界各国可以分为支柱国家和漂流国家两种,支柱国家是国际秩序的“承重墙”,需要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的任务。支柱国家在国家意识上具有主体性与独立性,既需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又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中国已经逐渐成长为支柱国家,基于本国的传统与世界的大势来决定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唯有如此,才能学习而不盲从或者抱残守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之中国,了解世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谈及现代中国往往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而那次战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帝国的中国已经失掉了学习的气度和愿望,在自我陶醉中失掉了自我,也就丢掉了在世界中的大国地位。
  近代中国的转型也是一次不断学习与试错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纠结于何为体,何为用,在中西身份中徘徊和犹豫着。现代中国应该是一种创造性转化,或者继承性的扬弃。当救亡压倒启蒙的时候,自存的压力超过了自信的塑造,而没有自信,就没有主体的意识和格局,也就无法学习了。要么回到自己,拒绝开放;要么全面细化,否定传统。在非白即黑的二元世界中撕扯着,徘徊着。
  当生存的压力不那么大的时候,对自我身份的寻求才会真正起步。
  经济基础未必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的确是个体自由、社会建设与政治民主的基础。当下中国的主轴依然是经济建设,但它绝不等同于GDP总量,而是更公平,生态友好的经济发展。市场在中国政治经济体系中确立了主体的地位,而何谓真正的市场经济,还需要探索与学习。市场经济的模式有很多种,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的。法治的精神在于公平的规则才是行为的规范,对程序的尊重和遵守能够减少不确定性,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就更加透明,也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至少让每个人能够生活得更轻松一些。
  从市场经济到法治社会,进而到实现个体的自由,这些才是现代国家良治秩序的基石。中国正沿着现代化的阶梯不断攀爬,当物质的匮乏慢慢淡去的时候,文化的基因就开始浮出水面。寻根是任何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民族走向伟大的基础,历史与文化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与潜意识之中。先秦中国被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也奠定了中国的“传统”,千百年来一直在流转、变革、扬弃与重塑,但文化的根基未变,传统的水道已经形成,偶有泛滥,但终归要回到常态。
  当中国进入现代世界的谱系之后,“何谓中国”就是个重大的议题了。技术和商品无法定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只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才能与众不同。文化重建已经不仅仅是呼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行动。一个富裕起来的社会与自己的传统对接,如此才能接地气。各种“历史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折射出人们内心对自己传统的求知欲,比如民国热,那是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风云激荡的时刻,即便当时最细化的那些知识分子也受到系统的传统教育,古今中外在那个时代在调和。当下的知识结构则存在传统文化的短板,现代的西方的思潮以及学术体制被大量引入进来,多数人都需要补上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课,更重要的是,在行为方式、社会规范上需要与传统中国对接。当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的时候,中国应该是孔子所代表的传统伦理、价值的实践者。
  当中国回到传统的时候,也就学会并愿意向自己学习,而这种学习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它能帮助我们寻找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文化之根。随着中国商品、资本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的文化、价值、善意和自信,这样的中国才是可爱的中国,也才能为世界所接受,并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