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经济学家之一的凯恩斯曾在著作中写下这样一个故事: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可以雇两百个人在工地上挖坑,然后再雇两百个人把坑填上,工人挖坑要用铁锹,这样就带动了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随后又带动钢铁企业生产,随后又带动矿石企业生产,挖坑时工人还要吃饭,这样就带动了工地周边的餐饮业发展,餐饮业又会拉动农业、养殖业的开工,工人拿到工资之后还会消费…… 政府动用“看得见的手”,通过发行债务的方式进行投资,便可以拉动内需刺激就业,让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不管你信不信这个已经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挖坑理论”,反正我们的地方政府是信的。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比中央政府此前公布的全年7.5%的目标值只高出0.1个百分点,这样的数字几乎已经触碰了“以GDP为纲”的底线,于是乎,实难淡定的地方政府下定决心准备“开槽”。 7月26日,湖南长沙对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8000多亿元;随后,贵州省政府发布“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预计10年内投资数百个项目共计3万亿元;8月20日,重庆市政府发布工业领域振兴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5万亿元。此外还有广东1万亿元、山西1万亿元、天津1.5万亿元……据媒体统计,从7月初到8月20日的近50天中,各地政府已经为未来规划了一个价值7万亿元的大坑。 看似一次史无前例的投资狂潮即将汹涌而至,我们是否做好鼓掌欢迎的准备?种种迹象表明,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首先,从数字上分析,我们看到,推出投资计划的各省市,其投资期限基本都不是一两年的短期行为,而是基于“十二五”甚至未来10年的规划,像贵州推出的3万亿元计划,如果平摊到10年中,每年也只有3000亿元而已,以此类推可以发现,“7万亿”其实水分不少。 其次,即使是打了折的7万亿元,地方政府如今还有那么多的钱去雇佣工人挖这个大坑吗?众所周知,自2009年中央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各地方政府大肆举债,部分地区甚至陷入债务泥潭不能自拔,“地方债”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公认的中国经济“毒瘤”,如今再来一波“7万亿”,地方政府能承受吗? 最后,哪怕是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7万亿元投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实惠呢?有不少分析指出,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往往是“国进民退”的最大动力,而当前中国民营经济解决的就业要占到总量的75%,看似美味的蛋糕,分起来却只是“二八法则”,更不要说,如此规模的投资刺激,难免会让全体持币居民再被迫缴纳一次生猛的“通货膨胀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