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肇庆市委常委会连夜发文宣布,为推动肇庆城区的“东拓南连”步伐,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以鼎湖为主体,规划建设“肇庆新区”,整个新区的产业导向由原来的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会展、现代物流、旅游养生等。 这是在近期广佛肇三地市政府正式公布《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之后,肇庆市选择的第一个城市发展突破口。 作为珠三角一体化区域内的首个经济圈发展规划,《规划》在发布后引起了珠三角地区的广泛关注。“肇庆是广佛肇经济圈中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城市,让广佛带动资源丰富的肇庆发展是广佛肇一体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规划》负责人、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广东力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大背景下出台的《规划》,给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描绘了一条现实的路径。“广佛肇经济圈的规划只是大珠三角一体化的第一步,三地在基础设施、政策对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协调合作经验,将为珠三角一体化下的另外两个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提供借鉴和引导。”李立勋称。 发展框架:一主两副、两脊多极 最新公布的《规划》对广佛肇三地的空间战略框架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广佛肇三城市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一主两副、两脊多极的发展格局。 其中,“一主两副”指的是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为副中心,形成“一主两副”的空间增长与组织中心。《规划》认为,广州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具备强大的区域辐射带动力,可以构筑体现广佛肇经济圈高端服务职能的主城区;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作为副中心,将承载引领经济圈全面均衡增长的综合服务职能。 而“两脊多极”中指的两条发展轴则分别是南北发展脊:从化—花都—白云—广州中心城区—南海—番禺—顺德—南沙;以及东西发展脊:增城—萝岗—黄埔—广州中心城区—佛山中心城区—三水—肇庆中心城区—德庆—封开。几个重要的发展节点包括花都城区、从化城区、增城城区、大良—容桂组团、广宁县城、怀集县城等。 李立勋对记者表示,广佛肇“一主两副、两脊多极”空间格局是依托广佛肇三地当前具体经济发展水平,参考珠三角区域整体格局而构建的,两条发展主轴将引导产业和人口向轴带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规划》还将广佛肇三地划分出了核心提升区、调整优化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和生态保育区五大类空间政策分区。其中,广州城市中心区、佛山城市中心区、肇庆城市中心区都被划分为重点建设地区,东部创新产业发展区、北部空港经济发展区、南部临港产业发展区、西部现代制造业发展区则被规划为重点产业布局区。 《规划》还特别明确,以肇庆市优质的土地资源为依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为建设导向,将产业协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在用地指标、环保指标和税收政策等安排上探索创新,在肇庆范围内规划建设三市共建共享的产业合作园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肇庆怀集县被选定为广佛肇经济圈内首个三方重点产业合作区。李立勋对记者表示,怀集县土地资源丰富,面积占肇庆全市的四分之一,是广佛产业转移升级的良好选点。而肇庆市市长郭锋亦认为,怀集县汇集了广东、广西区域的合作关系,发展空间巨大。 产业转移:梯级发展 市场主导 在划定重点发展轴以及规划各区的战略发展节点之后,产业和劳动力的对接和转移被认为是广佛肇三地一体化融合的关键。 李立勋称,《规划》在充分考虑广佛肇三地产业基础的差异性、互补性之后,对三地的产业分工结构提出的建议是:广州要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突出高端服务的功能,发展总部经济;佛山制造业基础发达,但需要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发展后台经济;肇庆经济基础较弱,要通过资源优势[2342.62 -0.47%]的发掘,形成内生性的发展动力,其中争取广佛的支持甚为关键。 凭借先天的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优势,肇庆早已成为广佛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据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向媒体透露的信息,近年来广州的造船业、汽车业均纷纷在佛肇两地建立分公司或工厂,逐步延长优势产业链条;佛山的陶瓷、铝型材等传统产业也已逐步向肇庆转移。而据不完全统计,在肇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企业中,约有七成以上都是来自广佛的传统优势行业。 “在产业合作方面,未来肇庆将重点吸纳广佛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电子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务会展、金融、房地产、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肇庆市发展改革局局长梁驹在近日举行的区域经济圆桌论坛上向媒体表示,肇庆仍将在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中承担为广佛扩张经济腹地的重要角色。 作为规划的研究起草者,李立勋对于广佛肇三地的产业分工布局则偏向市场经济主导的态度,“产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难的一个问题,规划只是图纸上的东西,产业的形成布局需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产业不是靠规划出来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只能起引导的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武贤对记者表示,解决三地产业协作问题,区域合作之间的协议框架尤为重要。三地政府需配合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完备的基础性服务,企业在市场上才能拥有足够的自主性并在协议框架内展开行动。 中国规划网广州9月24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