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话题 这几天,有关“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报道,颇多亮点。比如,国家规划部官员、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规划界人士一起乘地铁“赶会”,一起吃简餐盒饭等等。但,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即至少到目前为止,在这次“中国最大城市规划年会”上,人们似乎还没有听到“市民规划师”的声音。 现在,各个城市都有一大批这样的市民,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挚爱家乡,也知根知底,对城市规划抱有许多看法和建议,当然,其中不少是与当地政府的规划有异甚至有强烈冲突的。这些“不好说话”的市民有时成了专给当地政府规划挑刺的“刺头”,让当地规划部门颇感“头痛”和“烦恼”。 可这些“刺头”市民不可或缺。如果说有些规划部门是脱缰奔跑的牛,那这些热心市民就是盯住牛屁股不放的“牛虻”。他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针对各种城建规划问题,出击、叮咬,让牛不住地警觉、回首。仅南京,有人粗略统计这样的“牛虻”就有3000多人。百姓,包括有些政府部门尊称他们为“市民规划师”。他们不仅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一些政府规划管理部门也开始接受他们,并主动与他们互动、取经。例如,泰州20名“市民规划师”近年来参与各类规划项目百余个,提出各项建议、意见300多条,其中近百条规划建议被采纳。 事实上,现在世界上比较优秀的城市,城市规划要想获得较强的可行性,都必须获得广大人民的认同。这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上发动民众广泛参与,开展深入调查和征集意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把各类人的意愿、看法、憧憬、建议充分吸收,不仅使规划方案更加完善、合理,还能够有效化解规划实施中的各种矛盾。 我们这些年的一些城市规划中,市民意见的分量尚显不足,许多失误和矛盾也由此而生。各城市的“市民规划师”作为市民的“意见领袖”,应格外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尤其是重要的、大型的规划会议上,应当让他们拥有一席之地,登台说一说。中国规划网南京9月24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