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增投新款自行车 近日,开县交通局对首批公共自行车的租借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据统计,机关工作人员占办卡人员总数的43%,普通市民占总数的57%。从年龄结构看,18~30岁的占总数的30%,30~50岁的占总数的62%,50~60岁的占8%。 调查同时发现,18~30岁人群办卡人数较少,是因为不少人认为乘小车、坐的士是身份的象征,骑自行车没有“面子”;30~50岁人群普遍比较关注身体健康,在借车、还车都方便且路程不远(5公里以内)的情况下,均愿意骑公共自行车;50~60岁人群办卡大多是作为“备用替补”,即在乘坐公交车不便或步行劳累时骑行。 “为了满足市民个性化骑车的需求,县里还将新增公共自行车300辆,新增站棚11个。”曾代彬说,免费租车时间也将延长到2小时,办卡人员年龄也将扩大为18~70岁。此外,新增自行车的款式将更丰富,不仅有单骑,还有双骑、三骑等。不过,为了市民的安全,双骑、三骑等自行车预计将布局在滨湖公园内,禁止在公园外骑行。预计国庆节前,新增自行车将投入运行。 开县全民创业 引回沿海老板 “从产生回家的念头到企业落户开县,前后不到3个月。”回乡办企业的42岁开县人易炳绪告诉记者,办手续只需一个电话就有专人服务,水电气配套等都是返乡创业园区主动来对接,政府真正从职能型变成了服务型,他对公务员的印象也从此改观。今年以来,开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返乡创业为主体,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实现该县整体转型、提速发展。 易炳绪是开县人,下岗后和弟弟到沿海打工。“从搬运工做起,我们直到1996年才用多年积蓄办了厂,4年后实现年产值3亿元。”易炳绪说,2009年6月,广州招工困难日益凸显,兄弟俩想到了回老家开县创业。不到3个月后,兄弟俩创办的开县鑫泰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开县,投资达1.26亿元。 “回到家乡,政府的关怀让我们特别温暖。”易炳绪说,这次回来,让他对公务员的印象完全改变了。很多时候,办手续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园区就会派专人提供服务,并且主动来对接水电气配套设施,进度非常快,完全不需要费心。 今年7月,公司从租用的厂房搬到了自己新建的厂房。目前,厂里工人已达300多人,预计明年初增至2000余人,明年即可实现年产值2亿多元。 易炳绪说,除了贴心的服务,政府还给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厂里去年享受了50万元的标准厂房补助,还享受了每位员工300元的培训费用。 开县投资促进办公室副主任刘荣耀介绍,去年7月,开县提出打造中国西部(重庆开县)返乡创业园,将发展1个中心园、4个分园、多个示范点。其中,中心园依托赵家工业园区,将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滨江景观返乡创业园,吸引电子、服装、鞋业、食品加工、能源建材等产业。今年1月1日,该县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民创业,并出台文件对优惠政策进行完善和补充。目前,中心园已经成型,4个分园正处于园区建设阶段。截至目前,该县已经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企业1.7万余户,解决了15万人就业,投资额近100亿元。 来开县体验美丽乡村 厚坝镇大坝村位于开云路边,离县城仅40分钟车程,目前正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休闲园。来到这里,你可以看“沧海桑田”,还可以采果抓鱼、喝茶观景。像这样的美丽乡村,开县远不止这一个。自从该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已基本建成。 大坝村有三峡库区唯一的农田防护堤,堤内防护农田约5600亩。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后,大坝村附近可以形成宽阔的水域,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旅游观光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这里还有近万亩位于175~165米线下的消落区,将培育“沧海桑田”,种植饲料桑,解决生态环保、养殖等问题。 目前,厚坝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起了一座野猪加工基地,布局了食用菌、鱼类养殖、良种柑橘苗圃、葡萄及波尔山羊基地等农业产业,山地中还有丰富的野鸡、野兔等野味资源。在这里,游客还可以走近鱼塘,走进葡萄林和果林,亲自采果、水沟抓鱼、喝茶观景,享受集吃、喝、玩、休闲为一体的立体性服务。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