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国家经济地理”,与其说我们关注世园会,不如说我们关注长安这座城市。这届世界园林园艺博览会,无论是与刚刚在台北举办的上届,还是与在昆明举办的那一届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这届是在号称“大西北”的长安城,无论是气候、土壤等各种自然条件,都无法与四季如春的昆明和差不多同一纬度的海岛城市台北相提并论,但是无论是植物谱系的丰富多彩,还是文化与历史的诠释之深刻,都达到一个令专业人士称赞的高度。 这不是重点之所在。事实上,我们更关注它对长安这样一座三千年都市的意义及价值。这其实也是长安世园会主办者的着眼点。 我曾多次表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要梳理中华文明如何重新定义与世界的关系,可以通过三组城市来作为华夏文明与全球互动的样本,从中找到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模式。这三组城市分别是:长安与洛阳,北京与上海,深圳与香港。 现状是“北京与上海”是主流模式,但是存在诸多弊端。我们需要像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所说的那样,“回到原点”,看看中华文明重新崛起后,该如何定义与世界的关系。我们需要重新研究曾经的“长安与洛阳”。 如我们所知,周代是中国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东周。而周代奠定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格局,直至宋代之前就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心的双核格局。重新崛起的长安,是否可以为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以及如何定义与世界的关系再次作出贡献?长安世园会有意在此方向上着墨。 当然,除此之外,它更多地在人和自然、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上作全新的阐释。通过世园会,我们发现长安城野心不小,她想在中国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通过超前的城市化理念,完成对沿海地区过去30年城市化的弯道超越。屹立于世园中的“长安塔”,是长安城这一勃勃雄心的点睛之笔。 我们仍然无法想象,长安城如何完成“从大雁塔到长安塔”的文化复兴,这一过程的艰难程度,差不多就等同于中华文明如何完成现代化并重新领导世界的难度。正如笔者曾多次指出的,以世园会和浐灞生态新区为代表的案例,只不过是这一进程中最初的努力,一个起点;我们进一步所需要观察的,是西安被定位为中国第三个国际大都市之后,以及西咸新区被确定为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之后,整个长安城或西安-咸阳都会区,会否沿着世园会所开辟出来的城市化模式,进行整体的自我提升,并占领中国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制高点。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长安城绝不仅仅依靠对汉唐盛世的追忆就可以意淫到新的辉煌。这将牵涉到:生产力的发展(完全新型的工业化产业如何提升而不是尾追先发地区)、生产关系的调校(更好的所有制或企业管理机制,更平衡的劳资关系,更公平的法治环境)、科技创新及文化创意的激发、生态环境与城市的有机联系(空间整理、水系治理、城市功能的科学配置等)、人的幸福与快乐、文化或文明的勃勃生机、对全世界其它文明产生的感召力或软实力等。 长安何以涅槃?在此时,至少我们可以期待。中国规划网西安6月1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