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一边为做广告而不惜巨资,一边却明目张胆偷排乱放,就这么“企业人格”分裂经年,直到最近才在“广而告之”意义上实现归一。也许令他们后悔不迭的是,这样的归一,哪怕只有一次,都可能让其无数次打造的良好企业形象付之东流,让其华丽旗袍里面包藏着的虱子彻底爬上光鲜的外表。
(责任编辑:白雪松)
为什么当初就没有想到后果呢?据《北京日报》6月9日报道,相对于2010年1960万元的环保投入,哈药股份当年的广告费用可谓惊人,达到5.4亿元。一年广告投入竟是环保投入的27倍,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样的企业放弃了行业操守,而不惜放纵乃至放大其无良无道的一面? 哈药其实并不孤单,它的背后站着不少同类。如紫金,如三鹿,如双汇,凡此种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钱装门面、树形象,却有意无意地放弃了一些守则,逾越了一些底线。在华丽的包裹之下,问题被暂时隐藏了,毛病被暂时遮盖了,自我感觉良好,自醉于地方纳税大户,经济发展功臣。出了问题,要么理直气壮,要么显得一脸无辜。直到纸包不住火了,才想起还有那些守则、底线要去守牢。 现代企业什么样?最起码的是要有企业良知、有社会责任、有行业操守。把这些东西备齐了,才谈得上去发展,去腾飞,去做大做强,去创什么世界一流。如果在发展之初,这些要素就缺胳膊少腿,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去补齐,那么走得越远,后患越大。基础不牢,终有坍塌倒下的那一天。企业发展就如同做人一样,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做了就不干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把排污的关口把好就往前奔,终有一天会让自己全身皆臭。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识,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成其为“现代”的基本考量。 说到底,是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观走偏了,甚至变得畸形了。在个别企业那里,要面子不要里子,讲自己发展不讲社会代价,图自己得利不管公众受害。在某些地方政府那里,只要能带来GDP,能带来财政税收,这污染的那有毒的,都可以放宽一点尺度,变通一下规则就放行了。这样的发展,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 什么事情等到出问题了再去收拾,许多损失就已经无可挽回了,再去挽回付出的代价亦是相当惨重。无论企业也好,地方政府也罢,都还是要懂得,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再去开门做事。只有这样,形象才正,步子才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