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变成国家意志向社会正式发布。由此,未来五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自己的“章法”。“十二五”规划纲要不仅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发展目标的若干重大举措。特别是提出了“强化实施”是具体要求和约束机制,进而保证宏伟蓝图的如期实现。
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比,新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所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进而更加强调了《纲要》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以及法律效应。之所以如此,说到底就是针对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把规划当成摆设”,各行其是、盲目发展的现象而特别提出的。
应该承认,我们把过去叫了几十年的“五年计划”变成了现在的“五年规划”的用意是在于要淡化过去计划体制条件下僵硬的计划“刚性”,而强调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规划“指导性”或“弹性”。但我们同时也必须强调,讲规划的“指导性”或“弹性”的真正用意是要强调“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非简单的“行政命令”或不讲价值规律的“计划调拨”,也不是对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各种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的随意突破,更不是有些领导所说的“规划规划,墙上挂挂”那样轻率。作为引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权威性”和“约束性”都应该是其生命,否则发展方向就会偏离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应充分尊重“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我们从1952年开始编制,1953年正式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已经完成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历经50多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工业、农业等各产业都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如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在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比如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引领下,通过一个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制定和“不折不扣”的落实,有序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依托“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机制这两个优越性来实现的。
当然,人们常说:“计划、规划赶不上变化。”这话也并不是假,因为确实是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都很快,如果没有相应的应变就会陷入被动。但遗憾地是,时下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也常用这句话来为自己不尊重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对规划朝令夕改的行为来辩护,认为自己是顺应潮流、不墨守成规。我们承认,及时修改不合理、不科学的规划是必要的,但关键是如何避免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领导换一个思路”的问题。
目前,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发布,各地也都陆续制定出了地方“十二五”规划。经过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通过的规划纲要,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由此也就具备了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现在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去贯彻落实。我们之所以提这个醒,是因为从今年开始,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自上而下进行新一轮换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这是党和国家以及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通过换届不仅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而且会使得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工作呈现新的气象。但是,从过去的经验看,我们又不能不担心这些走马上任的新班子。担心他们把老班子动用大量资源和大量专家所编制的发展规划束之高阁,而另起炉灶,大搞“新官上任三把火”。
“十二五”时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按时实现“十二五”确立的各种发展目标,打一个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就有条件和有信心再通过一个五年规划圆满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既然“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新的领导班子就应该自觉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所确立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规划和政策的连续性,努力去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如何落实“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各项任务
要落实“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各项任务,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当前,我国仍处在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也进入了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将考验我们各级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智慧和能力。要完成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要落实“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各项任务,必须摒弃GDP崇拜倾向,克服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国际上看,泰国不断出现的社会冲突,埃及和北非诸国发生的社会动荡,再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落实“十二五”规划,我们在继续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管理及创新,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难、就医难、就业难以及分配不公等民生问题,努力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局面。
要落实“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各项任务,必须要依靠群众,让群众拥有制定措施和落实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领导干部的根本使命是领导、组织和发动群众,把规划落实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此,一要广泛宣传规划,让每一位群众知晓实现规划的意义及其给他带来的实惠。二要让群众为实现规划目标献计献策,广泛汲取民智。三要让群众监督规划的落实,把落实规划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老百姓的“口碑”,作为评价规划落实成绩的“奖杯”。唯有如此,新一届领导班子才能更加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工作政绩也才能更加禁得住历史考验。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