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到无锡来了,来这里的一个个水域断面、一家家企业社区、一处处工程湿地实地勘察,随机检查,最终正式通过考核验收。连同先期通过考核的江阴、宜兴市,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城市。 从2007年突发“水危机”备受质疑,到2010年底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无锡市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超级大回转”。 省委常委、时任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指出:无锡市发展生态文明,创建国家生态市,就是要为“幸福无锡”夯实不容逆转的生态基础。 整治水环境,生态城狠招迭出 今年1月28日,又一场冬雪再袭无锡。记者冒雪赶往位于无锡城西南侧景宜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从美国等进口的8台柜式检测装置站成一排,跳跃的绿色荧光数字,实时显示梁溪河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水质数据。 “这里的仪器显示河水参数14项,数据通过网络与市中心站联网,实现即时监控。”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顾征帆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告诉记者。电脑控制的彩色屏幕上,分布于主要饮用水源地、入湖河流断面、行政交界断面、重点监视河流断面的全市86个监测点清晰显现。“每个数据参数都连着报警装置,一旦有异常就会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工作人员手机上。” 除此之外,无锡市还在太湖布设了21个蓝藻巡视点和13台视频监控仪,配备了太湖水环境应急监测船,利用遥控飞机和水下机器人进行蓝藻监测。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的定时、在线、快速、全天候水质监测体系,在无锡已初步建成,极大提高了太湖水域水环境安全系数。2010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富营养化指数比2009年分别下降1.1%、1.5%、2.3%和0.5%,藻类聚集时间延后,频次和面积大幅减少,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目标。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说,水环境治理尤其是太湖水治理的好坏,是检验各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正是站在这一高度,无锡市形成独特的水环境治理政策集成和机制集成。无锡市“治太”最给力的政策之一,是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20%专项用于太湖治理。据统计,最近3年无锡投入治太资金320亿元,完成治太工程1900多项,提前两年基本完成国家、省治太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阶段任务。 保护规划、生态修复、河长制管理、控源截污和监测监控网络的五个“全覆盖”,成为无锡水环境质量日趋好转的最强有力的机制集成。无锡市将全市域划为一、二、三级保护区, 明确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重点开发和优化区域,其中禁止开发的一级保护区占市域面积的28.9%。自2007年以来3年里,无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426万立方米,全面完成太湖沿岸37个排污口封堵任务,强制封堵了48条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的沿岸339个排污口;全市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进程迅猛,68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高达200万吨,大幅提升了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 满城绿色,为生态城画龙点睛 春节前夕 ,无锡南侧贡湖湾生态湿地,宽200米的六道“防线”隆冬里依然生机盎然。市农林局工作人员自豪地说:防护林、景观林、生态林已遍布无锡城乡大地,满城绿色,是创建生态城的点睛之笔。 2009年,无锡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江苏省首个也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国家林业局考察组评语是:无锡为资源禀赋不足的平原水网地区建设森林城市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一模式可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 殊荣背后,是无锡人持之以恒的默默耕耘。无锡地处太湖平原,水网密布,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森林资源尤为稀缺。决策层创新思路,创造条件,以造林绿化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在无锡,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办一次“植树节”,动员全市各界植树造林。“十一五”期间,梁溪大地新增造林面积44万亩,超过了过去30年的总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 与此同时,无锡市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调整。3年多来,全市累计关停“五小”及“三高两低”生产企业1703家,整改达标企业567家,关停并转迁沿湖企业53家,为发展“轻”工业、“绿”工业腾出了宝贵空间。无锡市还设立节能与环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目前已选择全市9个工业园区、57家工业企业,开展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85个,80多家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1200多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持续数年“增绿减污”,无锡市初现转型发展对城市生态的反哺效应。据初步测算,至去年底,无锡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累计削减32%。 常识变共识,生态城泽惠全民 新年前后,商铺林立的无锡湖滨商业街热闹非凡。在此经营餐饮的汪老板,忙里偷闲提醒店里小工:“泔水别乱倒,从机器里走一走再出去。”差不多同时,一墙之外的景俪苑小区居民陈阿姨站上自家阳台,启动洗衣机。听着洗衣机外排的污水顺着专设的污水管汩汩而下,陈阿姨感到很满意。 餐厨泔水要从油水分离器中“走一遭”,洗衣服、刷碗的水要走专门的污水管而不是直接排入雨水管——类似的环保常识正日趋成为无锡全民共识。 “创建生态市,我们最大的成果,是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牢固地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转化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自觉行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劼感慨地说,无锡的生态发展理念,是在发展阶段分析中领悟、在太湖蓝藻暴发中醒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觉悟。 在全民生态觉醒的支撑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首现无锡。该市明确规定,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是“一把手”工程,相关目标任务列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不力问责”和“一票否决”。继2007年在全国首创“河长制”后,无锡市又在去年推出了“片长制”———全市4172块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由各级领导干部“认领”,期限内不达标,片长先问责。 建设生态文明,无锡不断“出新”。截至去年底,无锡全市有764家企业按规定缴纳了COD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4035万元;183个新上项目率先尝试了排污权交易;还有185家企业签订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合同,累计支付保费489万元,保险责任限额2.65亿元。自2007年至今,全市有近100家企业因违法排污,在媒体上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 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2007年以来,太湖无锡水域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标,无锡市民喝上了由106项指标保障的清洁饮用水。2010年,无锡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0。据权威部门统计,最近3年,无锡市民对环境的满意率逐年上升,从81.5%上升到了93.79%。 “过去五年,我们实现了环境污染趋势的根本扭转,未来五年,我们将确保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惠泽广大民众。”在掷地有声的承诺中,无锡《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新鲜出炉,中瑞生态城、太湖(蠡湖)新城“清水流域”等十大示范工程铿锵起步。向着全国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目标,无锡脚步坚定,再度出发。中国规划网南京4月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