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面临五个转变
时间:2011-01-28 16:1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
|
从改革的特点来看,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至少面临五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协调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转变。这四项改革协调推进如何安排好改革的重点、优先次序、改革的力度,需要我们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第二,向全面改革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着力破除旧体制,改革开放中期新旧体制交替,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2020年我们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不等于到终点了,是定型的、比较规范的、比较成熟的体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十年时间,我们必须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第三,从增强市场主体或者叫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为重点,向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改革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改革到今天,不仅要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能动自主的市场主体。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虽然是基础性的问题,但是显然不能以此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统筹地方与中央、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复杂关系,推动更为深刻的体制调整和制度建设。
第四,从建立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向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着眼于促快、增多,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数量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质量问题日益凸现,在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载、人口红利即将终结的情况下,只有把改革转向求好向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争创发展的新优势。
第五,从增强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向全面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许多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本质上是要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轨,新时期、新阶段不仅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使价格竞争体制等成为配置的基本手段,而且要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正确理解政府的职能,弥补市场机制的空缺,克服市场调节的偏差,应对市场失灵,在激发活力的同时体现公平、注重均衡,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和政府的作用,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巡视员)中国规划网北京1月2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