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北京举行的“2011国际城市发展论坛”上,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拥有绝好的机遇,那就是在绿色城市发展中成为全球的领跑者,这既造福于中国人民又惠及世界其他国家。 现在,中国发展正处于巨大的转型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正快速进行并同时改变着城市与农村的生活面貌和中国的经济结构。鉴于这一进程的全国性规模,气候变化更加剧了这些本已严峻的发展挑战。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急需走一条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抵御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低碳发展模式以前从未有国家尝试过,也没有详细的发展路线图。中国正在开创一个全新的模式。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这一尝试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已经在几个层面上显示出领导力。首先,中国已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发展议程中。刚刚出台不久的“十二五”规划草案就包括了气候变化问题。第二,中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节能目标。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前,中国宣布了将到2020年把中国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到2005年水平40%—45%的减排目标。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已经在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间下降了14.4%。第三,中国已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仅2008年的投入就超过了15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风能市场并拥有世界最大的光电制造厂商,并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城市人口将在未来的20年间增加3.5亿人,这一数字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但中国的机遇就在于此:这大约3.5亿的未来城市人口目前还生活在农村,他们在未来城市中所需的居所、街道、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设施还都没有兴建。中国可以用环保可持续的方式建成这些设施,从而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 但如何落实这一宏伟蓝图呢?严格地讲,城市发展需要从长远着眼。关键的一点是在城市规划时,将气候变化的考虑纳入其中。但是我们也可以立即展开一些行动,如推动电动车和自行车发展;用电热炉取代煤炭来供暖;设计并建造低能耗建筑。其中的一些方案已经在实施。举例来说,汽油驱动的摩托车在中国的一些城市被禁止使用,这一禁令促使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从1998年的年仅4万辆的销售量增加到2008年的2100万辆。 对抵御气候变化和低排放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也为我们带来其他的裨益。例如,减少交通堵塞和大气污染会极大地惠及在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人。绿色城市为我们带来蔚蓝晴空。 最后,可持续发展型城市的理念,只有其居民都采取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实现。因此,继续教育国民提高环保意识对中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将经济发展和低碳、抵御气候变化的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是一个挑战,但也可以并且一定会转化为一个机遇。中国已经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上身先士卒,这些做法要在世界范围内分享。联合国系统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期待与中国和其他各个伙伴国家进一步合作,来为全人类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的、没有贫困的未来。 (作者为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局长)中国规划网北京1月17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