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 象棋里的帅,是整个棋盘的首脑,所有的棋子都为帅服务。对帅的要求是胸怀全局,动不如静,用我们的话叫不折腾。十八世纪的伦敦、十九世纪的巴黎、二十世纪的纽约,都是世界城市,将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建为世界城市,使它以开放的胸襟、高度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家的灵魂,这是一盘大棋局。 “十二五”规划草案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草案虽没有单拿篇章对其进行阐述,但世界城市的标准贯穿整个规划,未来北京要以“世界城市为坐标系定位发展”。 2000年即开始研究世界城市 早在2003年,建筑学家吴良镛就提出了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概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还记得,2000年至2005年之间,社科院已经开始“世界城市”方面的研究,当时提的是“国际化大都市”。 2009年,“世界城市”出现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工作报告中。 规划草案认为,未来五年,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发展,以世界城市为坐标系定位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分工。 规划草案提出,到2050年北京将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坦承,建设世界城市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指标衡量和统一的模式,所以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 如何迈出第一步,规划提出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十年内“城中村”将消失 “如果这个城市没有任何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无从谈世界城市。”刘印春这样形象地解释上述目标,规划草案提出,要吸引国际组织聚集,带来相应的国际事务和活动。“此外,还要承办一些大型的高级别的国际会议,比如G20峰会等。” “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表示,虽然世界城市建成时间定为2050年,但一些指标将提前达到,“未来五至十年北京‘城中村’将不复存在”。 世界城市要避免大城市病 梅松介绍,以前五年规划是拿自己跟其他省市进行比较,这次“十二五”规划则是与纽约、东京等比较。 “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认为,北京涉及相关利益者不止是1972万常住人口,还包括国际友人,周边城市居民,外来人口等。如何将这些利益相关者都覆盖到,就需要首先调整体制机制。 他也表示,目前的世界城市通病是出现两级分化、社会对立。但在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是不会允许出现的,所以,相信政府会及时出台解决大城市病的措施。 解局 建世界城市清规戒律要少 张鉴钧 “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北京普华永道咨询部总监 梅松 “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 2050年北京经济全球第五 新京报:世界城市在规划草案中为何没有单拿篇章进行论述? 梅松:主要是考虑世界城市是一项战略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没有单独篇章,但世界城市的内容已经落实在规划中的具体任务中了。 新京报:市民很关心,世界城市具体是怎样的,北京离世界城市到底有多远? 张鉴钧:世界城市不是固定模式,它随着时代变迁一直在变化。北京制定的目标是2050年达到世界城市,还有40年时间,其间会发生很多变化。 我们采取“未来城市评估模块”方式进行评估,“用模块设定的7项内容分别找差距。”通过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在政治领域民主参与程度尚存在差距,政府在城市运作中与市民互动并不通畅。市民参与是城市未来发展成功的重要条件。 新京报:其他方面呢? 张鉴钧:在经济上,目前北京在世界上的排名在10几位靠后。到2050年,预计北京经济在世界排名将达到第5。 国际化程度上,目前在京的外国人口比例不到1%,而要成为“世界城市”,外国人口比例应该在10%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北京得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吸引外籍人士。 “大社区”可缓解“大城市病” 新京报:有人认为,建设世界城市也会带来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 张鉴钧:由于过去规划没有合理安排,城市功能集中在市中心,对交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破坏。很多人办一件事需要穿城而过,费时费力。如果想达到世界城市,必须解决这些大城市病,解决方法之一是建立“大社区”,一个社区解决看病、上学等问题,就不需要穿城去解决。另外,还应该提倡市民灵活工作,能在家解决工作的鼓励在家工作。 梅松:可以通过区域发展来缓解,不能单靠北京这一座城市,而要与周边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形成首都圈发展战略。 北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京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最大的困难会是什么? 张鉴钧:清规戒律太多,一个城市的发展清规戒律越少活力才越大,北京作为首都,面临各种制约会牵制其向世界城市靠近。 新京报:能具体向市民描述世界城市建成后是什么样子吗? 张鉴钧:目前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轮廓。比如在政治领域,希望北京成为世界信息汇集中心。世界上发生的任何大小事情,北京都要代表中国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北京不止是一个国家的,而是世界的。为此北京还要设立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城市是由北京人组成的,公众关心的问题应该得到反馈。 审势 世界城市概念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当时推出的是大国主导的想法。中国的主体思想是协调合作,战略思想不完全相似。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不光看经济指标,还将在软实力等方面一起提高。 人们会感觉到国际化程度更高,外国人来京居住创业的人数更多,本地人就业的比例也会更高,生活也足够繁荣和富裕,城市很时尚,像巴黎一样,城中村和二元结构将不复存在。 城市品位提升了,百姓生活也会随之提升,这就是世界城市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 【草案摘要】 作为国家的首都,伴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发展,以世界城市为坐标系定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 全力推动“三个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新京报记者 杜丁 汤旸 中国规划网北京1月17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