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新的一年,进入新的五年。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已步入工业化后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现代服务业和服务经济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机遇期,又是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解决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矛盾攻坚期。 对于接下来的五年,《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描述中充满了激情和壮志——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推动苏州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更大跨越,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前列。 “无论强调产业的集聚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功能的提升,‘十二五’城市规划更多注重的是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苏州市规划局总工室主任徐克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的哥刘师傅眼里的城市发展 “城市变大了,但出行更方便,生活也更便利了。 ”对于苏州这几年的变化,的哥刘师傅这样来形容。 刘师傅已经开了十多年的出租车,在他印象中,以前做生意多半集中在古城区一带,后来渐渐扩大至新区、园区,而现在,随着沧浪新城、平江新城、金阊新城以及吴中、相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尽管城市圈在不断扩大,由于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也越来越便利。“再过几年,有了轻轨,就更方便了。 ” 更让刘师傅印象深刻的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聚集人气的不再仅仅是观前、石路这些地方,大大小小的商圈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购物的人们不再从城市的一端跑到另一端。也就是说,城市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古城区一带,而是资源分布越来越均衡,也更趋于便民。“外地人到苏州,或者苏州人出门也方便了。 ”刘师傅说,平时也经常听车上的乘客说,到苏州的交通越来越便利,高速公路、高铁、机场,这些都让苏州距离其它城市越来越近。“苏州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了。 ”刘师傅说。 “十一五”苏州城市发展印迹 点击 新建高速公路102.8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园林城市群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高速公路102.8公里,沪宁城际高铁苏州段建成通车,京沪高铁苏州段,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轻轨1号线、2号线加快建设。流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建成,苏州内环高架(隧道)实现贯通,沧浪新城、平江新城、金阊新城、工业园区东部新城、高新区苏州科技城、越溪城市副中心、相城区中心商贸城建设初具规模。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区域集中供水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全面普及,农村公交基本实现“村村通”。苏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园林城市群”。 十二五苏州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 点击 轨道交通1、2、4号线投运3号线开工规划建设太湖第二大桥 围绕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的目标,《建议》明确,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动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发展壮大县级市城区,增强城市的资源聚集度、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把苏州整体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核心区域城市群。深入实施“东融上海、西育太湖、优化沿江、提升两轴”的空间发展战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全面提高中心城市在经济、产业、科技、人才、金融、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首位度,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和县级市互动发展,增强县级市城区的枢纽功能,加强县级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推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使新型城镇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载体。 围绕着打造宜居新苏州、创业新天堂的城市建设目标,《建议》明确,苏州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城铁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快速路系统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争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含延伸线)、4号线(含支线)如期投运,3号线早日开工,加快市域及与上海轨道交通的线网对接;推进以太仓港为重点的港口开发与航道建设,积极参与苏南硕放机场扩容建设,规划建设太湖第二大桥等,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 解读 苏州市规划局总工室主任徐克明 徐克明告诉记者,《建议》在强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提出了发展壮大县级市城区,增强县级市城区的枢纽功能,加强县级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这是一个大的亮点。”他举例说,按城市总规,苏州中心城市规划面积在380平方公里,如今昆山、常熟两市的规划面积分别超过了300平方公里、280平方公里,“这是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放在一个大区域里来规划,重新寻找自己的科学功能定位和发展定向,对原有的城市结构是一个突破。”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文本(报批稿)》中,关于城市发展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建设“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对此,徐克明作了说明,与苏州上版规划对当时现状“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规划“真山真水,园中城”的空间形态描述相比,这一发展总目标强调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即从追求简单的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认为,“这与建设‘三区三城’、与‘十二五’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 如何把苏州打造成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呢? 《建议》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苏州将深入实施“东融上海、西育太湖、优化沿江、提升两轴”的空间发展战略。对此,徐克明说,总规中明确了 “城市统筹策略”,也称“和合战略”,一共20个字,包括“中核主城、东进沪西、北拓平相、南优松吴、西育太湖”。他向记者介绍,归纳起来,大体意思就是,保护古城,苏、园、昆东西合轴发展,以相城区为基础建设北部新城,实现吴中片与南部组团联合发展,以及保育太湖山水的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保护生态结构完整性,禁止大规模开发建设行为等等。 徐克明向记者介绍,根据总规,苏州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一带”。他解释说,“一心”指市域核心,范围即苏州规划区,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引领市域发展和长三角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职能;“两轴”即区域中轴和南北发展轴。区域中轴指沿沪宁东西城镇聚合轴,由中心城区、昆山城区及沿线各镇组成,是市域发展的主轴。南北发展轴指沿苏嘉杭南北城镇聚合轴,由中心城区和常熟、吴江城区及沿线各镇组成,是市域发展的次轴。此外,“一带”即沿江城镇带。 徐克明认为,《建议》既突出了城市主体的未来发展,又兼顾了区域的整体发展,客观上顺应了把单个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整合成为区域整体的集聚辐射功能这样一种大的趋势,必将带来居民幸福感的大幅提升。姑苏晚报 中国规划网南京1月6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