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京杭大运河千年古闸遭毁灭性破坏

时间:2011-01-06 10:59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丹平

    始建于宋代的真州复闸,是曾居世界第一的大运河最典型复闸(梯形船闸,民间称套闸),其中的通济闸,因扬州地方政府“一河两岸”形象工程,近日遭遇一场毁灭性的威胁。

    在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刻,这种状况让一些有识之士深感遗憾和担忧。“真州古闸是千年大运河的见证,如果古闸遭到破坏,大运河申遗考古的证据将缺失千年。”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志愿者彭毅先生告诉记者。

    A 繁华千年古河道如今已成河沟

    据了解,古运河仪征段能反咉古代文明通江运口水工技术仅剩四闸,分别为河口闸、通济闸、罗泗闸、拦潮闸,与澳河莲花池、水关组成复式闸古迹,闸河约3公里。

    记者从彭毅提供的资料上了解到,古运河仪征段已流淌1600多年,属江漕段(直隶漕运盐运)最重要部分,不仅是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见证,而且其水工技术是大运河最典型的代表,是古代水利科技的缩影。古闸中的通济闸所在位置是仪征新城乡冷红村大成组。

    2010年12月16日,记者来到古闸的施工现场,原先通济闸的遗址处,目前已经被泥土填埋了三分之一。据彭毅提供的历史资料记载:通济闸长十八丈至三十三丈(60米至110米),深度是一丈三尺(4.3米)。而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度已剩2.5米左右,而且大部分只是抽掉水的淤塘。原有的近60米宽河道,现在部分河段只剩下2至3米左右。河床上被泥土填埋,几乎看不到河水。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人为毁坏破碎的河沟。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一条闻名世界的大运河当年繁荣的入江口。

    此外,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河道堤岸所有野生老树已全部锯掉,只剩树根。闸口遗址北侧堤岸被推成西高东低斜坡状,高程整体下降。闸址向东20米处,河道被填大半,从闸址向东50米沿岸线高程也明显下降,并且有50米北侧河道宽度向南压缩2米左右。

    B “一河两岸”工程毁了古运河

    志愿者彭毅拿着大运河真州复闸地图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施工的“一河两岸”景观工程,不但将原始堤岸、环流侧向排砂弯道严重损毁,而且闸河将被切成几段,新、老河交织在一起,闸与闸完全失去联系。这样一来,古闸河道的走向将再也搞不清,新河、新路逐步取代古运河。并且,二期景观工程极有可能吞噬幸存古闸河道的大部分。

    邻村红旗村光明组86岁的王金六老太太告诉记者说:“我16岁嫁到这里,当年这条河很宽呢,能走船的。” 三条埂小学退休老师,72岁的柏老师回忆道:“以往船只凡走到这里,经常用人力或畜力拖船过河。当时河面有好几十米宽,是到扬州的水路,北西还有个大塘,那时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我曾带学生在里面游泳。”

     住河北岸边的王师傅和几位村民说:“这一段河道里有两三个闸窝子(古代船闸),以前很深。大概40多年前,我们用铁葫芦轮拨里面木桩砌房子,下面一层铺的全是条石。条石大概都在1米左右,45厘米宽,25厘米厚。条石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木桩,每根长4米,直径20厘米左右。”

    记者连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大运河保护规划》的牵头负责人张廷晧时,他介绍,这条古运河的原始河道,已有1600多年历史,即从东门大闸(注:船闸和泗源沟节制闸)东面石桥河最南端,向南300米左右,再折向西到大码头至长江。现存的几段加起来不到2公里。目前古闸遗迹基本尚在。一旦毁灭,将使大运河申遗考古在实物证据上缺失至少1000年!

    C 申遗办:专家正在论证目前仍无定论

    让记者更为意外的是,该景观工程从仪征市规划局的网站上,并没有查到其立项相关信息。同时,从省水利厅政府公开信息上也未查到该景观河道规划项目。

    对于目前古闸遭受的破坏,张廷晧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先做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让事实来论证历史。如果在考古过程中找到了闸基和闸座遗存的话,那对大运河申遗将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毕竟它的存在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一个里程碑。

    据彭毅介绍,在记者离开现场的第四天,施工现场曾经挖出了通济闸水闸中的摆首石,之后在河口闸附近挖土机扒出船闸石料和古断木桩,当时扬州申遗办的人也来到现场,一致认为很重要,可至今仍无下文。所谓摆首石又叫趐石,是古船闸向外展侧翼结合部建筑石材,是古人建闸制作的一种特有制式石料,也是证明古船闸的标志性物件之一。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扬州申遗办的孙姓工作人员。对记者提出的古运河仪征段复闸保护的问题,他表示:“目前考古专家正在论证,但至今仍无结果。”对于施工现场挖出的摆首石和古断木桩的情况,他强调没得到专家论证的结论,还不能确认施工现场就是古闸的遗址。

    D 要形象工程,丢了文化保护?

    既然古闸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并无定论,那就更应该先保护起来。为何到目前为止仍未停工?对此,张廷晧表示,政府不能因为要自己的形象工程,而不要古代的形象了。一切都本着向“钱”看,实在是不合适。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史教授朱光亚表示赞同此观点。朱教授表示,目前,他手上正在做对大运河申遗江苏段的保护规划,去年12月份,他们已经向江苏省文物局汇报了此事。江苏省文物局也与扬州申遗办联系,要求停止施工。然而,目前仍然在继续施工,说明扬州有关部门阳奉阴违。

    随后,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徐科长,对于大运河仪征段古闸的保护情况,他表示,主要看扬州市2010年制定的《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中,对这些古闸的保护是如何要求的。如果是已经在保护规划中,那么目前景观工程的施工必然是违法的。

    那么彭毅提出的真州复闸,是不是受保护的大运河文化遗址呢?对此,张廷晧表示,自己曾经多次去过仪征。目前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大运河沿岸有三个区域存在复闸,就是仪征段、镇江段、淮安段。根据历史记载,淮扬运河南端真州(今江苏仪征市)与长江相交的运口段,长江高于运河时,依靠真州港口修筑潮闸引潮和堰埭节水行运。但江水水位低浅时这些工程设施就不能发挥作用。对于北宋王朝重要漕粮转运交通枢纽而言,真州港这种状况当然难以满足需求。这就是兴建真州复闸的原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文物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从文物保护部门角度来说,这个复闸应该是被列入遗产保护规划内,也许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民生、城市建设等大问题,忽略了大运河文化遗址保护。

    E 须用立法管控破坏行为

    当记者提到,扬州申遗办表示已派考古专家在现场进行考古发掘时,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徐科长表示,派驻专家的程序需扬州文物局向省文物局提交派驻专家申请,由省局派出博物馆处的考古人员到场。可记者随后证实,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并没有派出专家到仪征考古。显然扬州申遗办给予记者的回答,只是个托词。

   “仪征是大运河科技复闸的发源地。因此,对于古闸的保护势在必行。”朱教授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24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立即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也会在接到报告后15日内提出处理意见。“为了保护文物,一定要用立法程序来管控那些破坏行为。”

    扬州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 作者:刘丹平 (本文来源:江南时报 )   中国规划网南京1月6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