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治理拥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奥运之后,北京于近期出台多项治堵措施。尽管舆论对此褒贬不一,可也点明了城市治堵的破题已然时不我待。日前,广州市交委主任冼伟雄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了广州治堵的举措,大致包括四项:发展公交、疏通路网,优化主要路口的红绿灯配时,主干道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市区经常拥堵路段改为单行道。通过上述措施,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交委行将采取的四项总体措施,确实切中广州拥堵的实际症结。借助疏导和限行,一方面限制车辆的总量,一方面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在技术性调整道路和车流配置的前提下,确保公交优先的大方向,这些都是结合广州交通现状做出的颇有针对性的动作。尽管四个方面的举措相互牵制,必须整体协调才见实效,但对缓解广州主城区的交通拥堵无疑有着指导意义。 广州治堵既与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有着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很明显,广州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汽车城,汽车工业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决定了从源头上讲,城市治堵必须面对一个不受约束的机动车保有量剧增的现实。尽管拥堵情况日益加剧,但广州市一再表示不会限制市民购买汽车,城市治堵不得已要从其他方面求取突破。 早在几年前,广州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超过百万辆,机动车总量则超过212万辆。另外,今年新上牌的汽车逾20万辆,很可能直逼30万辆,增速刷新历史新高。而且从趋势来看,汽车保有量和增速不可能骤然停止,城市交通的负担只会继续加重。目前,广州主城区业已固定形成上午、下午及傍晚三个高峰拥堵时段,如果没有得力的办法,广州交通将捉襟见肘。 尽管整饬公车是国情下治理拥堵、提高治堵公平性的必要环节,但从全世界城市治堵的经验看,可堪使用的治理工具都是确定的,关键在于怎么选择及组合。比如用规划来分散人流和车流,开征中心地段的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用以增加养车成本,以单双号限行强制减少路面负载。广州的举措不外乎这些例行做法,在挖掘道路通行潜力的同时,也该增加以规划治堵的比重。 借助城市规划,将广州的城市功能在老城区和周边区域统一配置,进而实质性地改变广州人群流向、车行路线等,应该及早写入治堵的宏观方案中。这是因为,现有的技术性治堵总有穷尽的时候,在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单双号限行也会失去效力。主干道限行势必将车流压向次干道,难免会抹平主次道路的区别。 广州用规划来调节道路拥堵,最早的实践当属番禺。在番禺定位为广州卫星城后,出现了众多超大型社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广州居民的分布格局。可迄今为止,利用规划进一步调节番禺—广州交通的成效还有待强化。广州地铁规划已经做到了2040年,希望能吸取经验教训,填补空白,从而扩展大广州治堵的回旋空间,也可以为技术性治堵争取到更长的见效期。 公交优先肯定是正确的方向,广州为此做了许多努力,比如迅猛提高地铁通行的比重,推动广州进入地铁时代,以及引进BR T等新模式。如果城市规划能与公交优先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完成多中心的城市功能配置,就可以将治堵问题转化为人群及其流向重新划分的问题,这对治堵未尝不是质的飞跃。因此,规划与治堵不该割裂处理,当先求城市规划之变,治堵才会水到渠成。中国规划网广州12月23日电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