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逆城市化”还是“伪城市化”

时间:2010-12-22 10:3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秦菲菲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在“逃离北上广”现象发生的同时,不少省份甚至出现了把户口从城市中迁回农村的现象。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尚未走完城市化历程的同时,就已遭遇“逆城市化”潮流?
  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首次提出了“逆城市化”的概念,用以描述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
  然而不少专家却认为,“逃离北上广”并非“逆城市化”,而只是部分人口的逆向流动。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倪鹏飞对记者说,在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空间也日益拥挤,当城市达到拥挤不堪时,负外部效应显现,资源超负荷、犯罪率上升、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人口开始分散,出现面向郊区甚至是农村的迁移。
  “但中国却并未出现与欧美完全同质的"逆城市化"进程。”倪鹏飞说,目前放弃城市生活的群体大都表现为由一线超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家乡转移,而并非向城市周边郊区、农村转移。而且转移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压力所致,并未伴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转移。事实上,目前并未出现大量市民放弃“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生活或就业,到郊区或农村发展的现象,这是判断我国尚未出现“逆城市化”潮流的重要依据。
  倪鹏飞指出,目前出现的一些逆向流动的人原本身份就是外来人口,他们短时间进城生活、学习、就业,后返回家乡,这些流动人口的身份显然不同于欧美地区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原居民。
  另外,目前我国的一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在大城市落户?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过高,生活压力过大。而在通常的“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向小城镇是“主动选择”的结果,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离开大城市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被迫离开”,生活几乎入不敷出,户籍门槛难以跨越,这让他们觉得很无奈,“逃离”也就成了理性选择。
  在北京师范大学绿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峥看来,目前我国出现的人口的逆向流动,与其说是“逆城市化”,不如说是“半城市化”或“伪城市化”,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规模是上来了,但城市化的质量不高,城市功能不健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提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言语间对中国的城市化不乏赞誉。
  但中国的城市化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赵峥认为,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应在大城市的周边发展不同程度的中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形成城市网络,把大城市的功能疏散到小城市来,最终走出“伪城市化”的陷阱。
  作者:秦菲菲 编辑 衡道庆 中国规划网北京12月2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