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年轻的滨海城市;这里又是长三角经济区南翼重要的节点城市;这里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示范区;这里还是国家园林城市。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致力沿海开发、长三角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台州,“十一五”期间,以城市规划为纲,大刀阔斧优化城市布局,连续实施多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 清新靓丽、朝气蓬勃。一座极具发展潜力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徐徐展示在世人面前。 城市之美,源于科学规划 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内,有一座特殊的展馆,迎着“十一五”开局之年开馆,如今已吸引了数百万人次参观,其中有中央领导、兄弟省市负责人,有海外客商、外来游客,但更多的是台州市民。这就是台州城市规划展示馆,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台州城市的历史演进,更可以看到台州的未来蓝图。 “台州,要始终把城市规划摆在城市建设的中心位置,要围绕重大公建来规划城市,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第一位。”上月中旬,市委书记陈铁雄到市建设规划局专题调研“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时说。 没有科学的规划不许建设,没有精心的设计不许施工,这已成为我市城建的“铁律”。市建设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规划入手,通过科学规划为城市建设立规矩、绘蓝图,是近年来我市面貌变得越来越靓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规划就此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年轻的城市又一次翻开了崭新的画卷:注重分区规划,编制特色规划,深化专项规划,实施单元控规,加大重点区块规划力度,我市的城市规划气势恢宏。东进西扩、南联北跨、中心内聚,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说起台州新变化,市民卢秀清如数家珍:道路宽畅了,绿地更多了,私搭乱建现象少见了,杂乱的屋顶广告牌没了踪影,老建筑干净美观,新建筑更显时尚大气。 在今年台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创作营活动期间,中外嘉宾盛赞台州变化。来自荷兰的杨·沛梅尔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台州,台州美丽的城市环境给我带来了无限创造灵感。” 市园林绿化管理处负责人说,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一方面为群众带来了幸福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增添了台州的魅力。 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家住黄岩的王大爷去年退休在家后,每天都要到永宁公园转转。在这里,他总感到心里有说不完的舒畅,“现在永宁江不仅治理得环境优美,而且就像一条‘文化长廊’,品位很高,来公园的人特别多,跳舞的、吊嗓子的、跑步的四处可见。” 像王大爷一样感到心情舒畅的还有椒江云健新村的陶云芳。自去年“黄水”改造工程改到小区后,她家坚持13年早晨出去提山水喝的历史也结束了,现在打开家中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哗”地流出来。而到今年年底,市区已有59个小区像云健新村一样,完成了“黄水”改造。 在近年财力大幅增强的情况下,针对市容环境、公共设施等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的现实,我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驱动力,大规模开展各项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的工程建设,让上百万市民直接受益。 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叶阿东表示,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城市建设,就是要从改善民生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共同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统计显示,近几年来,我市建设部门先后共实施路网建设、“黄水”治理、水环境整治、旧住宅小区改造、市区新“315乔木进城”、市区公共自行车建设等28项民生工程,且大部分纳入市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公开承诺的形式,倒排时间,及早完成。 民生工程换来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2007年底,台州从全国26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其中,当选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城市建设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城工互动”,架起新型城市化快车道 “台州无中心”,这句话曾被作为台州的特征之一广为流传。是时,台州工业喷薄式发展,但是缺少统一规划,四面开花,各自为政。 顺应工业发展的规律,建设高规格、高标准的中心城市已箭在弦上。自此,细细察看我市历任主政者的城建理念,就是始终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这条主线。 市建设部门负责人说,台州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和民营经济的创新示范区,从腾飞之初,就离不开工业化的支撑。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动力,城市化为工业化构筑平台,台州藉此得以名声远扬。 至此,在“城工互动”的城建热潮下,我市开始驶上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 走进占地近30平方公里的滨海区块,整齐划一的厂房一眼望不到边,道路、水电、绿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井然有序、初具规模,上百个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工业项目已进入区块一期“百亿产业园”,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荒地。 “这里是工业区,不久也将被打造成一座滨海新城。”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滨海办主任詹弼友说,正在建设的开发大道、东方大道等建成通车后,椒江城区到滨海工业区块只需10分钟车程。 12月15日,北起临海红脚岩、南至温岭松门镇、东抵沿海、西至台东大道,约562平方公里的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未来10年规划,原则上通过了专家评审。数年后,一座以打造“发展模式循环型,产业导向高新型,空间环境生态型”为特色的产业新区又将成型。 当这一片片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效益开始显现、汇拢,连成一串时,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将悄然筑成。 中国规划网杭州12月22日电 记者刘丽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