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班和回家的路更通畅,是无数普通市民的心愿
身处危险的车流中间疏堵已成交警们的“家常便饭”
堵车常把人堵成急脾气,图为快速路上的司机行车时发生纷争。
拥堵在交通红绿灯下,我们的城市该何去何从?这个难题不仅考住了青岛,也考住了其他众多国内外大城市。“首堵”北京已经开始考虑实施单双号限行、收取拥堵费等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一经公布,无不招来巨大争议:开车上路的恐怕还是普通工薪阶层居多,无论限行也好,征收拥堵费也好,操作不好难免又成伤及无辜的“双刃剑”。青岛也在考虑自己的治堵方案:其中已提出多年的“公交优先”、道路规划前置、发展立体交通等做法,都在逐渐推进着……
现象 为躲高峰主动加班 “每天上下班时间一到,我就成了急脾气,开车上路经常因堵车一肚子火!”提起每天都要走的东西快速路,市民赵先生已懒得再用“空中停车场”来形容。 2年的驾龄,赵先生已经总结出快速路堵车的规律。“早上7时到9时30分,从西往东堵得厉害,傍晚5时到8时,从东往西堵得厉害。因为存在二车道、路口多、车流大等因素,广饶路到镇江路路段是最容易堵车的路段。”为避开高峰时段,赵先生想开了,下班后,他经常主动请缨加班,“反正也是堵着耗油费钱,还不如加班多赚点!” 频繁疏堵交警很累 着急的不只是司机,每天上路指挥交通的交警们更着急上火。随着岛城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加班加点赶赴堵成一团乱麻的现场疏堵,已成了交警的家常便饭。 市北交警大队秩序科王滨科长介绍说,在现有条件下,交警只能出台各种措施,避免人为因素再给堵上添堵。比如说,去年市北交警通过试用锥形帽分流,缓解交通压力,今年锥形帽试验成熟后,又换成栏杆分流,以减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控制快速路内外运行秩序;还有,通过重新布置警力,加强协调调度,设置快速出警勤务组,实现快速出警处理交通事故,防止交通事故造成拥堵…… 不过,很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交警私下向记者表示,光靠交警上路指挥改善交通状况,作用只是一时的,要想长期改善还得靠多方合力,其中包括改善道路规划设计、减缓机动车增长速度、发展立体交通网络等等。 专家说法 别让公交优先“名存实亡” 12月18日下午,记者乘坐一辆公交车行至福州南路时,公交车在绿灯情况下突然减速并转向正常机动车道,原来这是为了躲闪停在公交专用车道上的私家车。而这只是每天都在上演的公交专用道被占的普通一幕。公交车目前还是绝大多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公交优先实质上就是市民优先。但现在车量越来越多,马路越挤越窄,公交车也越走越慢。 “我专门去调研过青岛公交专用道的情况,青岛市公交专用道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在数量上有55条之多,可是都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威胁。在我看来,青岛高质量的、比较纯粹的公交专用道,只有香港路这一条,但问题同样不少。”市人大代表马鸿冰表示,青岛公交优先在路权优先、信号优先以及场站建设优先上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要提高青岛公交的车速,就要推进建设符合大都市的大公交系统。 马鸿冰认为,青岛公交专用道原本规定不许出租车进入,后又提出若干理由允许出租车进入,从而造成公交专用道流通不畅,青岛应当适度借鉴杭州等城市做法,禁止出租车占用公交车专用车道。另外,现在青岛正加快对公交车进行更新换代,可不仅车要换,更要让新车能跑起来,他建议在有条件的道路上另外增设公交车专用道,并严格禁止非公交车辆随意占用专用道,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道路规划不应是城建“配角” 马鸿冰说,由于对城市规划的预见性不足,青岛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短视行为 。例如东西快速路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一期工程竟从六车道变成四车道。而当城市规划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出现时,管理部门再去对现有规划弊端进行弥补,往往只会事倍功半。 “青岛现在是堵局初现,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要是再不引起重视,那未来10年就可能‘病入膏肓’。”马鸿冰说,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已经堪称“堵城”,如果青岛再不在治堵上下大决心,很有可能步北京后尘,到时候就可能从目前的局部、暂时性堵车恶化成全天候堵车。 “政府部门在研究商圈布局前 ,应当将商圈建设与交通规划同步考虑,甚至要优先考虑交通规划,眼光要放长远。”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教授也表示,之所以目前商圈停车难问题突出,与先搞商圈建设再跟进道路和停车场建设有直接关系,“两者完全颠倒了个儿,道路规划往往放在后面被迫去考虑,‘规划前置’这一重要理念常常被忽略了。” 郭先登认为,城市道路规划不应当只是商业中心、居住中心规划建设的“配角”,交通先行在城市建设中地位尤其重要,而青岛行车、停车规划方面的不完善,加剧了车辆拥堵现状,“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自身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用好道路规划前置理念,有预见性地合理分流车流和人流。” 规划局 立体交通网络打通“海陆空”
12月18日,青岛市规划局局长王亚军在述职报告中提到破解交通拥堵的问题。王局长表示,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很多,但根源还是在于“规划”。为此,规划部门正在努力把青岛的交通规划放在一个新坐标系里,以世界眼光画好青岛的交通蓝图。 青岛市规划局2010年工作报告中提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交通堵塞等“城市病”问题逐步显现,报告也着重提出了2010年所做的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缓解岛城堵局的重要环节:完成了海底隧道和海湾大桥主线贯通工程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管线的规划审批;完成了地铁一期工程、铁路客运北站、新疆路高架、重庆路快速路推进进度相应的规划手续;完成了环湾大道 、快速路三期工程的规划审批……报告中提出,规划部门将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更进一步推动城市布局优化,建设“海陆空”立体式城市交通网路。 另外,报告中还提出治理都市塞车还需要提升路面水平、加强占道施工管理、提供更多的停车位、提倡全民文明行车等相关建议。 它山之石 国际大都市治堵各有招 经济发展一定要以延误时间、污染环境、搞坏心情为代价吗?很多国外大城市都在对“治堵”做出积极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莫斯科:大规模修建地铁。莫斯科的地铁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10条线路,150多个地铁站,运行列车450辆,每天输送乘客900万人次,相当于莫斯科人口的总量。四通八达的地铁负担了城市近一半的客运量,在莫斯科市内乃至郊区的大多数地方 ,你都可以乘坐到地铁而且价格低廉。 罗马:变相的交通管制。在罗马,每到星期日,私车会被禁止行驶10个小时,公交车和博物馆及古迹都向市民免费开放。这项禁令获得了联合国的好评。许多欧洲城市也都采用了类似的人性化管制方法来减少堵车。比如,德国和一些北欧城市中都设立了大量步行商业区,无形中限制了闹市区的汽车流量;在雅典,机动车只能隔日进城;而在意大利的历史名城佛罗伦萨,汽车则被禁止驶入那些最古老的狭窄街道:罗马只准行人和旅游大巴进入其城内的历史古迹。将保护历史遗迹和治理交通堵塞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无疑更容易让人接受。 伦敦:征收交通拥堵费。伦敦市政府规定收费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晨七点至下午六点半,每辆车付费5英镑即可于一日内任意穿行收费区,紧急救援车辆、出租车、公共汽车等免交拥堵费。 中国规划网12月21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