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兰州破解拥堵不能期待未来规划

时间:2010-12-17 09:5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温新旭 喻泽文 蒋文艳

在英国伦敦,专用汽车道用醒目的颜色做出标识,提醒其他车辆不得驶入,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南京通过修建大量过街天桥来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图为该市在建的第一座电梯式过街天桥。

在英国许多城市?一个路口往往设置了多个红绿灯和安全导流区?虽然道路狭窄?但交通并不拥堵?

  从城市发展轨迹和交通事业的本质来看,交通矛盾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解决交通问题,任何一项措施可能立竿见影,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新的问题将会在发展中不断出现,因此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有序解决。

  解决交通问题一定要标本兼治,从治标入手。从情况的紧迫性考虑,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厘清认识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兰州天水路是兰州城区为数不多的一条双向八车道。但据媒体统计,天水路上短短3公里就有13处红灯。

  出租车司机方本福说,“如果你在第一个路口遇到红灯,那么,你就会连续遇到沿途其它的十多个红灯,走完这点路,要花费十多分钟”。

  这说明,交通问题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

  当眼前的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人们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已经规划17年之久的轨道建设这个宏伟目标上面———未来10年,兰州将建成六条轨道交通网络(连接兰州与新区的中川线将于下月开工建设,其余五条也将于明年陆续开建)。据了解,轨道交通将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兰州的交通面貌。

  然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同样是对交通本质的误解。因为规划中的工程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5年之内,混乱局面如何解决?10年之后,新的混乱如何应对?

  这不是杞人忧天。

  兰州市民不会忘记,2000年开始的“3年畅通工程”实施之后,兰州交通空前好转,但是,好景不长,几年过后,重蹈覆辙。

  交通的本质是秩序,而不是设施和建筑。解决交通问题,决不是单方面的修路、架桥,而是以之为基础设置符合人们行为习惯和行车习惯的交通标志,确保人身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以人为本

  推广护栏实现人车分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交通要以人为本,解决交通首先要保护的是人,而不是车,更不是道路。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大膨胀,北京交通问题骤然严重起来,道路拥堵,车辆难行,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的首都,影响着她在国际上的声誉。于是,北京市政府决定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

  当时,北京一方面采取扩大立体交通的措施,上天入地发展轨道交通,开建地铁。另一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现有交通设施的过渡性改善上,在城区内大规模建立立交桥、护栏和隔离栏杆,确保市民人身安全。

  这绝非小事,记者曾经在青岛采访,发现这个城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使用结实的铁栏杆,实现人车尽量不交叉通行。

  青岛的夜市和周末市场很繁华,占地规模大约是兰州张掖路和皋兰路总和的2倍,但是,那里没有堵塞,因为政府在道路两边设立了坚实的铁护栏,行人必须在每一两百米处设置的斑马线上才能通行。

  据了解,南京、成都、哈尔滨、沈阳、厦门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都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堵难题,但是在建设大交通体系的过程中,这些城市也实施了一些类似的应急措施。

  但奇怪的是,兰州市任何一处夜市和周末市场,都没有这样的设置,原先有的地方,也被人为破坏或拆除,以至于人车混行。

  记者在南关什字、西关什字一带看到,这里地下通道边配置的栏杆本身少得可怜,只有数米,不少被破坏,难以发挥阻拦人流的作用。

  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制作这种栏杆的材料,是壁厚不到1毫米的不锈钢管,这种材料中看不中用,一般人使劲一推就会损坏。

  如果说,使用华而不实的栏杆是为了美化城市的需要,在北京你会找到另一种答案。

  记者在北京长安街和月坛街一带发现,这里的栏杆高度在1.5米以上,与首都的档次甚至不般配,但很结实。记者发现,这里,随处设立的栏杆遮挡了人们闯红灯的欲望,大家只有遵守交规———过斑马线、上天桥或走地道,大大化解了人车矛盾。

  一位业内人士说,人流如水流,人行道如水渠和水管,如果到处跑冒滴漏,就会形成混乱局面。

  科学设置路口穿行需革新传统模式

  十字路口是人与车,车和车矛盾的焦点地带。

  刚从英国旅游回来的何先生向记者描述了那里交通顺畅的一番景象。

  “有着高度汽车文明的英国,道路状况其实很一般,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多高架过街天桥。”何先生说。

  英国大部分市区道路都没有兰州的道路宽。何先生以那里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朴茨茅斯为例说明,当地道路只能通过两辆小车,许多街道是单行道,因为保护私宅等原因,几百年来,这些道路都不曾拓宽过,但是交通一直畅通。

  那么他们究竟靠什么维持良好交通?“首先是秩序!”何先生说,英国很多城市通过缩短红绿灯转换时间,提高道口通行效率。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那里的城市设施及设置都很合理”,何先生告诉记者,英国的红绿灯转换时间要比兰州少一半,每个十字路口都设有行人安全导流区,有些路口甚至会设置二三个导流区,以方便绿灯亮起时还没有通过道路的行人安全停留。这样,汽车不会在绿灯亮起时受到行人的干扰而降低道路通行率。

  健全的交通秩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了英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在道路狭窄的情况下也能畅通无阻。

  去年大拥堵爆发后,兰州在广场西口、盘旋路两个主要路口改设导流区,但是由于设置方式不科学,导流区设置数量少,红灯智能化程度低,所以红灯时间长,人流通行慢,效果并不明显。

  近几年,兰州市城投公司先后修建了15座过街天桥和23座地下过街通道,使兰州市区的过街设施总量达到了174座。但是,由于没有封闭式的护栏配套,这些设施基本上成了聋子的耳朵,中看不中用。

  其实,去过南京的人知道,南京的道路普遍要比兰州窄得多,但是,南京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着手城市立体交通建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这个城市已经形成完备的立体交通系统。特别是在每一个人车交叉的道口,都形成了上天入地的立体“人行道”,这种体系彻底解决了人流和车流的矛盾。

  兰州市小西湖在2000年前后拥堵相当严重,为此,市政府投资了亿元,在3年时间内建成立交桥,使得兰州这一最狭窄地带的交通得到极大改善,成功的事例,值得反思和推广。

  洛杉矶在当时改进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时,通过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了十字路口的通行率。这套系统,同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相比,自动车辆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平均减少出行者12%的出行时间、32%的交叉口耽误和30%的交叉口不必要停车。

  堵疏结合

  停车位设置要多元思考

  解决停车位问题,香港的方式直接而有效。

  香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停车位和大厦建设联系在一起。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对住宅、写字楼、商业楼、工业园区、医院、学校、教堂、艺术场地等大厦配套建设的泊车位数量都有明确规定。建筑物配套泊车位的规划,不只是规划建设部门说了算,负责交通管理的香港运输署也有话语权。

  香港运输署每隔数年便会进行全港泊车位需求研究,根据泊车位供求情况,运输署会相应地要求《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增加或减小建筑物配套泊车位的比例。通过这一方式,香港解决了大量的停车位问题。

  同时,这个城市还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特别是准备开发而尚未找到开发商的地块,建设临时性露天停车场。

  巴黎、东京、新加坡、伦敦等大城市采用征收高额停车费的办法,解决停车位难寻问题。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伦敦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同时城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

  此外,马路上的临时停车问题,英国人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在英国的许多城市,部分路段设有临时停车位,但都有规定的时间,一般设置在非高峰期,如果你超过规定的时间,即便是半分钟,一张1000英磅的罚单就会贴在车上,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很多人承受不起。行人也会严格按红绿灯走,即使在闹市商业区,同样车多、人多,但是人车各走各的道,车速快,人和车很少发生矛盾。

  正是有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加之严格的管理,驾驶司机都非常遵守秩序,严格按道行驶,按路标行驶,不会随意调头,即使前面有事故发生,司机也不会超道行驶。

  据了解,北京利用改设临时停靠点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临时停车的问题。

  在道路建设中,在北京市的大多数非主干道,利用慢坡代替了道牙,记者在月坛街等支道路看到,由于道路做了改善,这样便于车辆临时停靠,而不至于占用行驶车道,影响交通。这个微小的创意,不仅解决了部分停车位的问题,还方便了市民生活又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这些方法都是兰州能够借鉴和实现的。

  重建秩序

  真正实现公交优先

  公交车是交通秩序的核心问题。

  记者了解到,兰州曾设想通过设立公交车专用道的方式解决市区的交通秩序,但是这个措施最终流于形式。

  据记者观察,兰州市大车小车抢道的现象频频发生。西津路、庆阳路等公交线路较多的路段,很多公交车辆并没有按要求在专用线路上行驶。两辆甚至三辆公交车并排行驶的现象,市民已经屡见不鲜。并行的公交车辆,迫使许多路口向右行驶的车辆都无法右转,造成路口交通拥堵,大大影响了道路的通车效率。

  同时,很多非公交车却在公交线路上大行其道,迫使公交车占用快速车道,造成压车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道路的车辆通过率。

  更严重的是,兰州市区缺乏港湾式车站,道路与站台之间过低的距离,使得很多乘客干脆直接站在马路上等车,造成公交车辆无法进站停靠,致使很多车辆在马路中央停车载客,从而在高峰期形成大面积压车现象,极大地降低了道路通行率。

  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12月到1月15日,仅七里河区域兰州市公交车违规就达173起。据七里河交警大队介绍,2009年,在七里河辖区内共发生涉及公交车的各类事故60多起,其中5起属重大交通事故,导致6人死亡。公交车事故及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分别占辖区总数的16.13%和17.65%。经过对事故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超速行驶、强超抢会、斑马线前不避让行人、随意变道、不按线行驶、酒后驾车等。

  设立公交专线,关键在管。

  为解决城区严重的交通拥堵,从1997年起,北京开始在城区设立公交车专用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截至2009年底,北京公交车专用道已接近300公里。这些专用道使用时段大部分为7时至9时、17时到19时的早晚高峰期。同时,北京还在公交专用道上安装了电子眼,以拍摄违反规定进入公交专用道行驶的社会车辆。一旦发现,将会处以200元罚款。

  与北京相邻的呼和浩特,也采用类似的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个城市公交车专用道每日7时至21时之间,只供公交车使用,其他车辆不得驶入。公交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只准占用专用道,进出公交站点时,要避让非机动车,确保安全。到达路口时,公交车和其他车辆按照交通标志、标线变道行驶。直行公交车在路口进入专用车道行驶或等候;左转或右转公交车进入相应的车道行驶或等候。

  昆明市的措施更值得借鉴。

  昆明将公交线路密集的主干道公交站修建成站台式的公交车站,因为站台和公交车厢持平,所以公交车进站时紧靠着站台,候车人只有在站台上才能进入车内,彻底解决了市民在马路上等车引起的占用车道进而造成的交通混乱问题。

  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巴黎和洛杉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式也值得借鉴。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于私家车急剧增加,巴黎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于是,法国政府开始下大力气重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今,巴黎设置了480多条全天使用的公交车专用道,城市交通因此大大改善。

  洛杉矶甚至停止发展造价昂贵的地铁,来建设造价低廉的快速公共交通,因为有专行道,出行时间节省了约20%,有效解决了交通秩序问题。

  打破常规

  加大力度拓宽道路

  当前,兰州市最应该做的还是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完善交通秩序,做好交通大建设过渡时期的针对性文章。

  下一步,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拓宽道路,记者在民主西路、金昌路、皋兰路、东岗路、西津路等路段发现,这些道路两旁的人行道都在3米以上,而在民主西路最宽的地方甚至超过20米,这和其他交通先进的城市有明显的差异。

  兰州市人行道占有宽度大,绿化带设置密集,这与我国接受和延承苏联城市规划模式有密切的联系。

  其实,道路的第一功能是交通,终极功能也是交通。前面所提的英国伦敦、朴茨茅斯等城市,其实很少看到道路两旁有充当隔离作用的绿化带,人行道一般不宽,甚至只有1—2米,也很少有铁栅栏。他们的道路隔离设施其实只是一种观念,已深深地烙进市民的心里。

  兰州的道路完全可以不承担绿化的功能,楼顶、露面、铺面等无数可利用的地方都可以见缝插绿。

  而且,兰州有拔地而起的南北两山,有天然绿化基地的优势,可以承担起给市区供氧的功能。近年来,南北两山的绿化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南山北坡和北山南坡的大面积山体仍然光秃。虽然兰州也将南北两山绿化列为市区绿化的范畴,但是并没有和市区绿化齐驱并进。

  反之,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规划市区绿化,就会给市区拓展道路腾出有效的空间。

  标本兼治

  尽快建设应急性桥体

  虽然兰州市在加紧制定关于发展立体交通的规划,其中也包括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立交桥。但是,在现阶段,最能凑效的方案就是突击规划和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的过街天桥。

  近几年,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的革新,一般说来,一座过街天桥只需要80—100万元就可建成。而过街地下通道往往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从成本考虑,建设过街天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政府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兰州开始建设过街天桥,也曾在2005年投资6000万元建成14座过街天桥,平均每座造价428万元。

  而交通发展最快的这几年,却没有新的立交桥和地下通道建成。

  据悉,兰州路桥建设贷款累计达106亿元,从2007年11月起,兰州开始征收路桥费,两年征收了2亿元,但收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偿还贷款”。兰州建设大型桥体和隧道的资金严重不足。

  作为黄河从城市中心唯一横贯而过的城市,兰州目前有跨河大桥8座,但能够正常使用的仅5座,分别是雁滩桥、城关桥、小西湖桥、银滩桥、西沙桥。中山桥已是一座步行桥,七里河桥也正在改造。

  仅有的5座黄河大桥承接桥南桥北的交通压力,能明显感觉到兰州的桥梁已不够用。这其中拥堵最为严重的桥梁是城关桥。

  早在几年前,兰州市政府就有规划,黄河上应建设21座桥梁,中心滩要建桥、白云观要建桥、庙滩子要建桥、通渭路要建桥等等。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规划中的桥梁,近几年恐怕难以建成。

  大规划要做,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是,轨道交通、跨河桥梁、环城公路,这些规划中的设施,工程耗费巨大且建设期漫长。解决目前的交通问题,规划无异于画饼充饥。

  正因为这样,业内有识之士认为,兰州需要在筹备大规划实施的同时,学习其他城市解决现阶段问题的先进经验,业务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应该俯首研究具体问题,从每一个路口、每一节护栏、每一段道路、每一个停车场、每一个红灯等细节入手,现场考察,科学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使每一项措施能够合理有序推进,并且奏效。

  最近实施的汽车限号、协警运动式上岗等众多“一刀切”方案,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措施表面上是在硬性化解矛盾,实质上反而使问题更加拖延和激化,最终埋下更多的矛盾和隐患。中国规划网兰州12月17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