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畅行长沙 10年磨一剑

时间:2010-12-02 12:4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蒙志军 李茁

    湖南日报记者 蒙志军 李茁 通讯员 任培罗 万盛华 蔡卫国

    11月30日清晨,住在长沙市天心区仁和家园的市民张志和走出家门,步行5分钟后,乘上104路公交车。20分钟后,他轻松到达位于侯家塘的工作单位。书院路的拉通,让张志和与邻里们一道,告别了过去家门口的难行,一路畅行。

    近年来,长沙市始终坚持把“畅通工程”建设,作为优化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群众满意度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最近,长沙市被公安部、住建部评为“全国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城市”,12月1日,又荣膺“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荣誉称号。

    畅行长沙:10年磨一剑

    龚先生来长沙5年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初到时充满泥泞的香樟路。

   “铁道学院往南,基本上算是郊区。”龚先生回忆,那时,他刚好在南城上班,附近的香樟路正在施工,每到阴雨天,路上泥泞得很。当时香樟路以南的很多路段都处于施工阶段,南城的车辆自然不多。

    而今,香樟路已成为城市主干道,武广高铁的开通,让它更多了几分前往火车南站的负重。

    拥有300万人的长沙,机动车保有量已逾90万辆,预计今年底将突破100万辆,长沙已然进入汽车时代。

    城市在扩张,生活水平在提升,长沙市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探索也从未停步。

    城市交通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事关城市形象、涉及千家万户。2000年,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增强交通管理合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公安部、建设部在全国开展畅通工程创建工作。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执行,在这一项工作上起步早、投入大、效果明显。

    市委、市政府把“畅通工程”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相结合,纳入向全市人民群众承诺的100件实事。从2007年开始,长沙启动为期3年的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先后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交通管理。长沙市市长张剑飞部署疏导工程、交通科技建设。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5位市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与决策同行的,是规划。长沙市将城市交通管理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从战略高度提升交通管理的地位。在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时,同步实施交通战略、综合交通、分区交通、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修规5个层次的编制规划。组织公安交警直接参与城市道路、桥梁等各类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审查,对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电视监控设备、交通岗亭等交通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

    长沙市把实施“畅通工程”的着力点,放在扩大交通供给,解决交通根本问题上。近3年,长沙市共投入254亿元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新建、改拓道路214条,里程达573公里。过去的“南通北不通、西通东不通,内不结网、外不成环”状况,现在蜕变成了“九桥三环”的交通路网。

    从2008年开始,由市委、市政府投资,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牵头设计,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疏导工程”。一个又一个城区道路的堵头卡口被打通,改造后道路平均行车延误减少了20%左右,车辆运行速度提高了10-15%。长沙市还投入资金3300万元,先后建成了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无线警务通系统等3大交通科技系统。

    由中科院权威发布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上班平均耗时31分钟,长沙上班平均耗时27分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畅行程度”指标评分中,长沙排名前五。

    独到智慧:“无序”化无形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建,营盘路湘江隧道紧张施工,桐梓坡路水网管道改造、银盆南路道路拓改工程启动……如今,长沙市仅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道路工程项目便达25个,因施工而采取交通限制措施的主次干道有16条、路口有22个。

一串串的数字,折射出有限道路资源与交通出行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长沙市道路交通管理者们有着独到的智慧,将看似的“无序”,化为无形。

   “道路资源精耕细作、信号配时分秒必夺、交通渠化寸土必争。”近年来,长沙市公安交警部门对城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路口和路段实行交通组织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通过设置左转待行区、压缩路口空间,减少路口车辆延误时间;通过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干扰;通过偏移路口中心线、压缩车道宽度等措施,增加路口进口车道数量;通过设置智能信号灯控制、完善交通诱导设施,减少路口交通延误。

    优化之后,长沙市主干道通行率提高了20%,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状况得到了极大缓解,市民通行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勤务模式的改革也是一大亮点。根据路口、路段车流量和发生交通拥堵频率的大小,长沙市公安交警部门将城区道路分成三类路口和四级路段,分类分级布警,形成了“三类四级”勤务管理模式。利用电视监控及时掌握路面交通状况,并按照就近派警的原则,明确离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现场最近的路面执勤民警到达的时限。如今,城区基本做到白天5分钟内、晚上10分钟内到达现场。

    管理交通,需要智慧,也需要魄力。近3年来,市公安局共纠处各类交通违法近400万起,查扣机动车30万台,行政拘留1.2万人。经过一系列交通综合整治,全面净化了道路交通环境。目前,长沙市区主要道路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明显减少;机动车超速超载、无牌无证、酒后驾车、非法营运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挤占挪用停车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执法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在各条道路交通流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目前高峰时段城区主干道的平均车速达到了27.97公里/小时。

    共享共建:众手绘风景

    11月29日下午4时,市民李维龙驾车从东屯渡出发,准备经银盆岭大桥前往观沙岭办事。他对记者说,现在交警部门和媒体的互动越来越顺畅了,司机可以及时从电台收听到路况信息,以便调整行车路线。

    为广大群众提供出行路况的,不只是交警部门。如今,在长沙,许多“的哥”、“的姐”甚至是普通市民,都成了提供路况的义务信息员。目前,长沙共有交通义务信息员1万多人。

   “请大家排队上车,文明礼让!”今年9月以来,每天清晨,一些搭乘公交车上班的市民会发现,车边多了两位戴红帽子的  “乘客”,他们扶老人小孩上车,劝导乘客文明礼让,忙得不亦乐乎。

   “小红帽”共有7000多人,他们来自长沙各机关单位和大中专学校,利用每天的空闲时间,来到公交站点开展文明交通劝导。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原有600余名交通劝导员的基础上,采取自主报名的方式,征集普通市民,成立文明创建市民志愿巡访团。一时间,报名者踊跃。最后,400名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职业的市民入选。他们与文明交通劝导员一道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长沙市积极推动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致开车的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将印制的60万份交通文明宣传折页送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在社区和街道设置专题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海报;在省市主流媒体开辟 “你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交通违法曝光台……如今,长沙市民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守法观念不断增强,以自觉、主动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积极配合实施畅通工程。据统计,2009年,全市主干道机动车遵章率达到99%,非机动车遵章率达到98%,行人遵章率达到97%。

    在采访中,长沙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说到这样两个数字:10%和90%。他的解说是,3年前,全市10%的市民劝阻90%的市民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而现在是90%的市民在监督10%的市民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他感叹:通过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文明出行已开始深入人心,正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种习惯。中国规划网长沙12月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