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教育不作为 何须再规划

时间:2010-11-25 10:51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侯红武

  教育部11月1日祭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10项措施,并界定时限为3年至5年。1周后的11月8日,“新华视点”记者著文揭露年年禁、年年择怪现象,并痛斥择校费已成教师、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灰色利益链条。

  这篇名为《择校年年禁 家长年年择》的文章,多援引事例,客观陈述,表面上保持着冷静和克制,但从标题制作到语言引用,都满含无奈和愤怒,实际是对教育部的严厉批评。联系到“十二五”教育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分类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甚至解读为彻底否定亦不为过:取消简单的择校费尚且千难万难,遥遥无期,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十二五”等规划不值期待,也不必规划。

  教育之乱象,之黑、恶,千夫共指。有人称其与中国足球有一比,有人称其远甚于黄、赌、毒,绝非危言耸听。足球、黄赌毒损害的只是少数人,副作用也在可控范围内,而教育毁掉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破坏的是整个社会基础。教育一隅紊乱,社会难以如常运行。

  混乱根源,教育圈内、圈外人士有诸多剖析和总结,比如机制束缚、投入不足、观念保守等等。但有一个问题常被人忽略,就是教育系统官员的不作为已至骇人听闻地步。其实,这也是“新华视点”文章的真义所在。

  笔者大学毕业先从教5年,后在媒体从事教育采访报道,迄今已越20年。纵观山西教育界一些官员的鬼混伎俩,表面上形形色色,眼花缭乱,实质上万变不离其宗,同出一辙:

  扮疯扮傻,对抗政府。2008年省政府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校恢复公办性质,一些官员先是泣诉经费不足,后是玩N独立把戏,全省各地除极少数恢复公办外,多数都改头换面继续存在,致使政府命令大打折扣。一结巴到饭店用餐,服务生将酒上来,标为天价,结巴说:“开,开……”服务生开启酒瓶,结巴才说完:“……什么玩笑?!”明目张胆对抗政府,欺骗社会,自己吃了好处让政府顶雷,开……什么玩笑?!

  装聋装哑,无视舆论。一些人深谙应对舆论监督之诀窍,任千人追问、万人呵斥,只要能作奸犯科、偷腥沾荤,抱定主意不作一声。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及其主管部门山西大学主要领导“借壳”圈钱事件曝光后,检察部门介入调查,某些人使用软、硬手段阻挡后,面对滔滔言论,竟不置一词,不辩一言。有人叹服其胸襟伟大,笔者说,如此尊重隐私和人权的时代,一个人比越王勾践还能忍韧,只能证明无耻,不配为人尊敬。勾践还有个大理想,宵小只有小九九。

  混天混地,糊弄社会。教育部门已成为庞大社会机器中红得发紫的部门,也是比较利益中收益巨大的部门。但人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并没有改变,许多人都萎靡不振,无事干、没法干、干不了的情况比比皆是。实在无聊了,盛夏就憧憬过年的模样,“十一五”还没走完,并且沟壑纵横,就急着描画“十二五”,弄就弄吧,还叶公好龙,取消择校费要三年五载,均衡一下教育要两个“五年计划”。爹娘在世不尽孝道,死后风光安葬,儿女希望父母来生安康,永享天伦。列位看官信吗?反正笔者不信。

  山西的一些基层官员因矿难受到处罚,其中有的因渎职和玩忽职守身陷囹圄。笔者遍查全国案例,最近几年以此罪名入狱者极为罕见。当官就是管人管事。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好不容易当上,有权管人管事了,却一任上级不满意,下级有怨言,百姓受苦难,不闻、不问、不管,渎职和玩忽职守,岂不矛盾?其实非也,不管别人的事,不问社会的事,一定是忙自己的事。周星驰主演电影《九品芝麻官》,出场即称: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个贪官。想想,庶几相似。

  贪污受贿、经济诈骗等罪名,华夏大地司空见惯,渎职和玩忽职守却大有山西特色。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罪名怎么听着都恶心,也遭全国人民笑话。侯红武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