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 打造长春发展的新动力

时间:2010-11-23 11: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苑丹

 

    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长春对于新型工业化有着自己的理解:随着该市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能源供给和需求增长的矛盾将长期凸显,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在这一认识指引下,长春确定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优先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转型,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战略。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努力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在长春市工信局编制的《长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上,记者看到,该市已确立了“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突出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装备和能源存储等四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发展新能源产业,长春已经确立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已经形成了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和技术基础。

    该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粗具规模,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在技术储备方面,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除此之外,该市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上,还具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基础。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每年产生大量玉米秸秆,至少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该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区位及资源优势明显。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

    “四小龙”促产业腾飞

    《长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12年,新能源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的发展目标。

    这意味着,该市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到2012年,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市确立了发展“四小龙”,带动新能源产业腾飞的战略,即依托我市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研发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能源存储、风力发电设备、生物质能四大领域,发展新能源产业。

    ——太阳能光伏领域。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跟踪转化技术等新型技术,储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资料,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做准备;探索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光伏相关零部件:太阳能电池薄膜,蓄电池,充电器,控制器,转换器,记录仪,逆变器,监视器,支架系统,追踪系统,太阳电缆等。

    ——能源存储领域。重点发展磷酸亚铁锂、镍钴锰酸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有机化合物材料等。

    ——风力发电设备领域。重点发展风电设备,如风轮、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研究制造项目;小型离网风力发电机的应用;进行完整风电产业链设计,建立风电机组安装公司、发展风电场总部经济、以及风电运行与服务等配套公司。

    ——生物质能领域。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利用秸秆、玉米芯等原料,采用联合收割秸秆粉碎压缩技术,加热气化,提高秸秆的产热效率;采用生物气化方法制取沼气,发展循环生物系统;余料发展工业乙醇,制糖,制油等产品。

    在重点发展“四小龙”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

    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重点建设光伏、风电、生物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中新产品开发数目达到200个以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生产及研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我市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记者 苑丹)中国规划网长春11月23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