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中原经济区30年中应成为“中部深圳”

时间:2010-11-14 10:1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俊伟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13日讯  在昨日举行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转移高峰论坛”上,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研究员李连仲,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中国银行副行长周载群,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莫玮,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专家认为,中原地区在今后30年中,要成为内陆地区改革的样板,中原经济区应该打造成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释义

    我省正着手制定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史济春介绍,河南省今年前三季度实现GDP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呈现平稳增长良好态势。

    史济春认为,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河南省指明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深入研究、遵从规律、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目前正在着手制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遵从了什么样的规律?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从学者角度,向参与论坛的省外客商、专家做了解释。

    他说,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区域,由来已久,相对独立。这个区域和全国的3个经济高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都遥遥相望,离得很远,受它们的辐射、影响、带动比较小,打个比方就是:我们这里“七不沾八不靠”。

    表态

    欢迎全国客商来河南“抢地盘”

    “谁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喻新安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河南省的工业门类才比较齐全,39个行业大类中,我省有38个。”

    这样的工业基础,毫无疑问为河南省构建中原经济区打下坚实基础。

    喻新安认为,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原经济区起步、发力、见实效的关键时期,我们也能从十七届五中全会找到支持,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推动战略,实施主题功能区战略,这对有着巨大人口的盘子、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的河南,对河南的消费空间、发展空间都是非常有利的。

    他说:“中原经济区对河南是一个机遇,对全国客商是一个机会,希望都来抢滩河南,拿地盘、建项目……”

    评价

    “中原经济区非常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

    对中原经济区,与会的专家纷纷寄予厚望。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研究员李连仲认为,中原经济区作为一个主题,选得非常符合我们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需要。

    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李连仲认为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要求——怎么开创新局面?

    他说:“河南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正好符合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要求,为它提供了新的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过去靠投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目前我们的外贸进出口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扩大内需、扩大消费。

    期望

    “中原地区要成为内陆地区改革的样板”

    李连仲说:“河南是内陆地区和中原地区的腹地,有上亿人口,是很大的消费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的源泉,扩大消费,我们中原地区大有用武之地。”从这个角度讲,“今后中原经济区也是国家一个新的增长极。”

    李连仲希望,中原经济区将来还要成为一个新的样板。“深圳是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样板,中原地区要成为内陆地区改革的样板,今后30年,中原地区要高高举起改革大旗,它是内陆的腹地,要起到辐射作用。”

    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也表达了他对中原经济区的期待,他说:“中原经济区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要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在他看来,这些优势包括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以及产业基础等。

    建言

    “要让现代工业文明扎根中原”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莫玮认为,有序推进中原经济区和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他说,当前推动产业转移的时机已经成熟,引导和加快产业转移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工业发展中“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必须以产业转移促发展的必然阶段,产业转移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莫玮还建言中原经济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特色,找准产业转移的切入点,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产业未来市场的分析判断;以人为本,为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引进那些环保、节能减排的产业;做到引进与消化吸收并重。

    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认为,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意味着前30年靠出口导向型拉动经济增长向更接近内需市场、内陆市场、更贴近劳动力要素市场转变。“我们的农民工,不要再像每年春运时那么紧张,连元宵节都来不及过,就要出门上班。”

    但这位75岁的老先生叮嘱河南:“承接转移一定要注意,不要再像某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那样,完全简单地把农民工当成生产机器!”

    他说引进的企业创造GDP、创造税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将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信息文明扎根中原,要把对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记者王俊伟  中国规划网郑州11月14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