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用十几年了,怎么说没水就没水了呢?”王女士抱怨道。原来,王女士所在的回龙观天鑫家园小区自备井水位下降,引发水泵发生故障,无法供水,五千余户居民至今已经过了5个月靠水车取水的生活。由于居民们抗议再打自备井,呼吁接通市政自来水,使小区供水陷入僵局。 说话间,王女士在小卖部买了一瓶矿泉水,喝了不到一半就扔进了垃圾桶,记者惊讶,“还有半瓶水呢,您就不要啦?”王女士不以为然地笑道,“没事儿,到办公室就有饮水机了,搁我这手提包里,背着又沉又不好看的。我就不信首都这么个大城市还能没水用,等‘南水北调’一启动就啥都不用担心了!” 有了“南水北调”,我们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哼着小调儿继续我们满不在乎的粗放式用水方式了吗?那么,我们口中呼着“可持续发展”,手上又该如何根治大城市的“贫水”顽疾? “有需求不一定就能有供应予以满足,尤其是水资源!”尹明万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确实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缓解北京用水困难,不会闹‘水荒’,但并非一劳永逸。如果不对需求方进行长期的用水规划和管理,任由需水不加限制地、无休止地增长下去,总有一天,‘水荒’还会出现,仍将成为制约城市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的障碍之一。” ———— 现 状 ————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其实不仅是天通苑一处的自备井水位下降,根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去年北京平均降水量只有448mm,为枯水年,而今年到十月中旬也只有509mm,低于北京多年585mm左右的平均降水量,大量拦蓄和使用地表水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储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就会不断下降。”尹明万向记者介绍说,自备井主要就是通过汲取城市地下水来满足一些小区、企业等集体单位的需求。另外,由于环境污染使得部分地下可用水也受到影响,“地下井就像是一个漏斗一样,周围的地下水会集中流向中心最低处,如果持续超采,地下水位就会越来越下降,最后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近极限 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用水效率问题,尹明万说,这几年北京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从用水结构来看,2000年到2009年间有着明显的变化,曾经比例最大的农业灌溉用水量从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0.8%降至33.8%;工业用水从26%已经变成了14.6%,每万元GDP的用水量也从111立方米下降到19立方米,下降了82.7%;而城镇生活用水却反其道而行,从33.1%升至41.4%!“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92%,如果把外调水供水量也算在内,则达到93.87%,可以说几乎用到极限了,当地再没有多大潜力可挖了。” 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加大了用水缺口 北京本地资源的供给量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持续的、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更导致了水资源需求的巨额增长,加大了缺口。”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的37.39亿立方米少42%,用水量却达到了35.5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长0.4亿立方米。人口增加能用多少水呢?尹明万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北京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58%,而净输入人口增长率为2.24% ,也就是增长的人口有86.77%都是净输入人口。按每个人年均生活80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计算,每年光净输入人口就需要增长3534万立方米的水量(200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972万),而北京本身还处在年均水缺口超12亿立方米的尴尬现状。 环境用水作为改善城市生态、高质量的景观用水,其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去年占据了全市总用水量的10.1%。但是,很多市区的湖泊、水渠却往往得不到市民的“善待”,各种垃圾在上面漂浮着,严重影响了水质,地下水资源也被破坏,水生态自然不平衡。 ———— 城市用水“处方” ———— 修建中水系统、征收阶梯式水费 “如果没有用水制度的约束,只是期待人们自觉,那么很多人还是会从自己的舒适度、方便性来考虑,浪费水的现象也就很难控制。”尹明万介绍说,由于北京很多高楼都是早期建设的,因此大多没有修建中水系统,如果是由企业现在加建,成本较高,所以很少有企业会主动去建设。“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可能会有所好转。” 另外,由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各级机关,非居民家庭用水由于是公家缴费,因此浪费水的现象更加严重。“考虑到这类单位的用水特点,安装节水装置非常有必要,对浪费水的单位、个人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不能流于形式。”对于居民用水实行严格定额或许存在一定困难,但或许可以像公共汽车上阶梯式收取票价一样,向普通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征收阶梯式水费。 外迁或关闭部分大型用水企业 “要想让水不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关键是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尹明万说,北京对企业实行定额用水有些年头了,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将一些大型用水企业部分外迁或关闭,首钢外迁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据了解,首钢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龙头,在北京每年的耗水量高达5000多万立方米,而首钢涉钢产业外迁河北之后,虽然新首钢每年耗水4000万立方米左右,但这些耗水主要通过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每天排出的大量中水,以及在当地设计的一个海水淡化工程,每年可淡化海水3000万立方米。这样算来,首钢搬迁将为北京和河北东部地区每年节水1亿多立方米。 注意节流,更好地向可持续用水靠拢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55项设计单元工程中,基本建成33项,占21%;在建67项,占43%。尹明万表示,南水北调工程预期能在2014年左右完工,在南水北调供水之前,北京水资源会越来越趋紧,因此短期特别需要注意节流,尤其是在城镇居民用水成主体并且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也要加强对过境水的上游管理,减少污染,保住这个水源地。同样的,北京也要做好本地的过境水的环境保护,让下游也能接着利用。”尹明万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可持续用水靠拢。 ———— 采写手记 ———— 城市“大”,资源未必“广” 用水需求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但是气球到底能吹多大最后还是看气球本身材料的承受力,跟我们的主观愿望无关。“大”城市可能有很多的资源堪称丰富,文化的、艺术的、经济的等等,但是自然资源绝非如此。 曾经有人这么形容北京的水资源情况,“如果说全世界还有一瓶水,那么中国只剩一杯水,而北京仅有一口水。”当大规模的人口涌向城市,让城市越来越“大”的时候,于是乎,连这一口水都不再是一个人可以独享的了。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自己有消费进口商品的能力而骄傲,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要靠喝进口水才能保有美丽的大城市生活,那么大城市又有何吸引力,我们又该如何骄傲的起来呢? 新闻缘起 10月15日,为了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山西、河北两省向北京市集中输水的工程再次启动,此次调水总量预计达到4000万立方米,北京收水量2500万立方米。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当日,北京今年累计降水量为509毫米,相比多年同期的565毫米仍少10%。目前,官厅水库蓄水量处于偏少状态,密云水库蓄水也比去年同期少近1亿立方米。(转自科技日报 实习生 蒋洪涛)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