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大连一个老工业城市的转型之路

时间:2010-10-12 10:48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傅兴宇

  2007年9月,世界最大的非官方国际会议夏季达沃斯落户中国,首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举办,会场设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这个现代宏伟的建筑,俯瞰着亚洲最大的海滨广场——大连星海湾广场。当世界经济领袖和精英们在这里探求全球经济良策的时候,他们无不为这里怡人的场景所打动。大连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准,让无数中外来宾赞叹不已。
  然而,只有大连人才深深地记得,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深刻变化,经历了怎样一段艰难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大连正逐步实现从一个老工业基地向工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的转变。

  大连的造船、机车、重化工和轻工业等,曾创造了多个“共和国第一”,搬迁改造和加速工业现代化则使传统产业重获生机

  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说,尽管大连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大连正在从一个老工业城市快速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转变;大连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从粗放的资源型、速度型向低碳、绿色环保和高科技的效益型转变。
  1984年,当国家批准大连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的时候,大连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城市中心有着200多家大中型国有、集体企业和近百万的产业工人。大连的造船、机车、重化工和轻工业等,创造了多个“共和国第一”,在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多数国有企业步入生产、经营的艰难时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连,更是面临艰难痛苦的抉择,多数企业效益低下、人浮于事、技术设备落后、资金严重缺乏。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诸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减人增效,推行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成为大连发展城市经济必须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大连等东北老工业基地考察和调研搞活国有企业问题,直至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大连市委、市政府抓住国有企业改革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连市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决定将多数国有企业从主城区搬迁出去,运用土地差价,获得大量技术改造资金,从而实现搬迁一家企业,完成一家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在过去15年,大连市从市区先后搬迁企业200多家,获得企业改造资金数百亿元。直到目前,东北特钢等少数大型企业仍在进行最后的搬迁改造。
  在大规模的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大连市关闭、破产和重组了上百家国有企业,并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最成功的案例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它是由大连重工和大连起重机两家大型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重组的。重组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在海边建设起全新的现代化厂区,有自己的专用设备制造和运输码头,不到十年时间,它一跃成为全球重型机器设备制造的百强企业。
  进入21世纪,大连确定了产业结构的新格局、新重点,那就是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与软件四大支柱产业。这四大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许多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产值和利润占到当地工业企业的80%以上。
  当人们走进大连这些现代化工厂的时候,洁净的厂房和生产环境,现代化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都能让人感到这些企业的集约化、现代化步伐,正朝着跨国企业的方向迈进。
  如今,大连国有企业的数量减少了80%多,但传统产业优势在现代科技与机制的构建中得到张扬和扩大。例如,造船业、机车、机器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产业规模,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在全球市场也占有越来越多份额。大连国有骨干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字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大连的工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环境,改善了城市的生态,为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制造工厂落户大连。这一现象彰显了大连投资环境的优越,也揭示了大连在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方面与众不同的努力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窗口”和“舞台”,大连已成为国内城市中引进和利用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无疑是大连加速工业化、国际化的“翅膀”。
  从1984年批准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到今年5月,26年来,大连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16.99亿美元,注册外资金额628.12亿美元。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3801家。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大连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带”大连开发区。在这里,你会看到包括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内的世界知名公司的中国工厂。建区26年,这里实际利用外资突破百亿美元。这个拥有数千家外商投资、上万家出口型企业的开发区,如今已是一个拥有60万人口的新城区,去年创造GDP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夏德仁比喻,大连开发区是大连“开放的制高点、体制的制高点、产业的制高点、技术的制高点”。大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世坤表示,大连开发区是大连市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集聚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区,在东北对外开放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核中之核”的作用。
  大连市市长李万才说,扩大对外开放和大量引进外商投资,加快了大连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的繁荣,增加了就业。
  大连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最大成果,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制造工厂落户大连。这一现象彰显了大连在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方面与众不同的努力。分析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解释大连是怎样通过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来加快工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国际化进程的。
  2007年3月底,中美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签字仪式,向全球公开发布这一秘密而敏感的商业新闻:美国英特尔公司将在大连开发区投资60亿美元,建设一座美国本土以外的最大芯片制造工厂。
  英特尔大连芯片工厂包括两条12吋、90纳米芯片生产线和多个封装测试厂,还有一个技术研发中心。整个建设项目从2007年开始动工,分两期投入和建设,到2011年全部完工。芯片工厂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为500多亿元人民币,大大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改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它不仅是大连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最大外资项目,也是美国在中国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最敏感的项目,因而被看做是中美高技术领域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英特尔为什么选择了大连?中美经济技术合作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重大突破?“中国整体对外开放和中央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决策,是取得这一合作成果的根本因素。”负责此次谈判的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表示,美国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中国选址建设芯片厂,首先是他的利益需求,他看中的是中国巨大市场,还有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原则,遵守互利互惠与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谈判,不搞“无条件优惠”,是大连与英特尔谈判的“底线”。
  当谈判进入到艰难时刻,戴玉林曾坦诚地向英特尔方面讲了一个现实:你们看到的是大连的城市文明,如果你们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学校和医院,就会了解到中国贫困的一面。给你们少优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和医院设施简陋、儿童上学和妇女生育面临的许多困难。英特尔大连项目经理科比后来说,是大连市谈判团队表现出的原则性、良好的人性道德和坦诚打动了英特尔。
  英特尔副总裁南希谈到为何选择大连时说,大连是进入入选城市中最晚的一个,然而,漂亮的城市、优越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大连团队的优秀和专业、政府周到的服务和效率,使大连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英特尔大连芯片工厂给大连带来了什么呢?首先是信息产业跨越式的提升,使大连成为全球瞩目的信息产业“明星城市”。其次,有近百家国际配套企业随之进入大连。英特尔的“集聚效应”,是大连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利用外资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第三,英特尔及其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使大连22所大学在集成电路教育、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方面,都发生了适应性的变革。第四,英特尔芯片的投产,增加了地方就业和税收,美国企业文化也随之产生影响。第五,城市基础设施和消费因英特尔的存在而完善、扩大。

  以芯片制造、软件外包服务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无疑是大连工业现代化和城市转型的基本标志。不需几年,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成为大连经济的“第一支柱”

  走进大连,最先吸引你的一定是这座城市的碧海蓝天,你会看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看到充满幸福感的市民在花园一样的城市里惬意地生活,享受着越来越国际化的商业、金融和旅游等服务,看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外大型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企业……总之,你会感觉到,大连是一个距离工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目标越来越近的城市。
  大连工业化、国际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初步形成。大连找准城市在东北和国家经济全局中的位置,把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实际相结合,实施了建设“三个中心”、发展“四大产业”的经济战略。这就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
  大连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以大连港为核心,加速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完成了大连老港口的搬迁改造,扩大与周边港口的合作、整合,使大连港在东北对外开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大连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增长10%,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三位。大连港对东北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对外贸易增长,发挥着“窗口”和“舞台”的作用。
  大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城市之一,目前拥有外资金融机构近30家,包括美国花期银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去年成交额接近40万亿元。多年来,大连一直保持东北地区外汇交易和结算中心的地位。大连金融业的税收,已占到当地全部税收的10%以上。
  目前,大连以金融服务、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仍没超过50%,工业增长继续成为城市经济的“排头兵”。作为工业化进程的一种必然,大连确定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将有力带动服务业的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的快速扩张,不仅在改变着大连的产业结构,而且正在全面提升工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水平。
  英特尔大连工厂和大连旅顺南路20公里长的软件产业带的存在,以芯片制造、软件外包服务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大连工业现代化和城市转型的基本标志。不需几年,以服务业为代表第三产业就将成为大连经济的“第一支柱”,民营经济也将占据“半壁江山”,这些要素都是大连城市转型的基本标志。中国规划网大连10月12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