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群案例解读

时间:2010-09-19 10:29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黄琳
黄琳: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群案例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生黄琳(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9月1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首届世界城市全球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图为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生黄琳。

  黄琳:大家下午好,刚才几位学者都是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意产业思想和理念,接下来我希望我自己通过一个微型的案例研究,从微观层面探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具体发展问题。首先正如我们所知的,2010年北京市政府将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世界城市,在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世界城市定义为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具备重要的影响力。创意产业凭借自身能融合文化、科技、创意和产业为议题的特性,为北京实现世界城市提供强大的动力。

  创意产业早在05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竞争热潮,集聚区建设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发展手段。北京市为例,已经挂牌认定了22家正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朝阳区的CBD是这22家其中之一。于04年开始形成,08年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正式认定,我的演讲是以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为案例,提出一些我的建议。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世界城市,正如诸位教授提到过的,世界城市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首先是世界城市应该是一个全面、综合发展的复合体,一个世界城市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政治导向上、经济实力上和文化影响力上具备多重功能。另一方面世界城市应该是全球网络中的路由器,是连接世界的节点,也就是说它能在吸引各国人才的同时,更是超越一般国界概念的平台。因此世界城市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非常巨型的积聚区,传媒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另外又承担传播文化,增强软实力的功能。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说好莱坞是美国真正的外交部,这句话可以看出传媒产业对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的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我认为,要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世界影响力,最终成长为世界城市,必须要把传媒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美国学者麦克03年提出了传媒之都的概念,在好莱坞以外,其他的比如香港、开罗等城市的传媒产业的崛起,分析了究竟什么动力不断吸引传媒产业在这些城市集聚,他指出传媒之都具备特定轨迹的媒体中心,是各种力量和潮流互相影响的热点地区。传媒之都大家互相交流、互动,产生传播新型的文化形态。传媒之都具备双重含义,第一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传媒之都是各种活动和行为发生的地点,第二个含义是动态意义上的,是在讲述一个不断集中和汇聚各种资源、各类人才的过程。此外还指出一个传媒之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符合三个原则,产业基础的累计、创意人才的迁入和当地特有的社会文化特性。对传媒之都的概念介绍可以看出,传媒之都是运动中的概念,意味着一个城市作为传媒之都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传媒之都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也是一个持续竞争和协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传媒之都是世界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写照,也是展现世界城市言论自由和信息开放的标志。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传媒之都其实也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创意产业集聚的新理念,我们不仅认识到全球化进程中产品的扩散和产业集聚两种趋势的并存,还全面揭示了创意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某些特定城市集聚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用传媒之都的理念重新审视伦敦、纽约等几大城市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集聚不能简单化空间意义上的物理集合,事实上体现了时间意义上的发展逻辑。简单来说,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创意企业得以不断集中,生产资源和扩张市场,最大优化生产猛烈,尽可能实现最高的利润。这种大量相关的企业和人才的集中为相互学习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并形成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因此这种由就业机会驱动的创意人才的迁入事实上提高了这些地区对于其他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并且进一步推动了这个地区自身的发展。尽管这样的演进过程比较稳定,但一个传媒之都的形成并不是数学计算题,不可能被精确计算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当地文化、政治体制以及意识形态等等。都不仅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产业基础积累和创意人才迁入的发展趋势,甚至更有可能在这两方面发展使得它变得更加复杂化。

  因此一个集聚的发展关键是形成不断产生就业机会、重新组织和构建城市空间,并且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生产体系。这个生产体系中,把各个创意企业和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经济地理学家指出过,随着时间流逝,地点作为地理因素逐步融入当地文化产业中,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地区生产出的文化产品,随着不断输出,反过来重新赋予新的意义和身份。这就是时间意义上的发展逻辑。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地区和生产体系形成了终端开放式的方式,不断转换和稳定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彼此加强、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现在我们看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位于北京市东部的核心地带,08年3月,这里已经聚集了824家传媒单位,其中包括45家新闻出版机构,27家广播电视电影机构。这个传媒集聚区可以追溯到04年央视搬迁出台。面临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央电视台04年制定了搬迁计划,计划中他们提出将把新的台址建立在商业化、国际化的地域,CBD核心地带。首先光北京市这个城市而言,这个搬迁计划引发了北京市整体传媒产业地理分布的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CBD传媒集聚区的产生。

  在中国,与央视有合作关系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而且与央视合作,不仅使传媒企业在经济方面获得巨大收益,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传播自己形象,提高名誉和声望的机会。所以央视搬迁计划一出台,大量的制作机构、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等迅速的从北京社区西部搬迁到CBD一带,等待央视到来的哪一天。据有关统计,平均每一天有新的传媒公司在CBD成立或者从CBD外搬到CBD内,这样的大型传媒公司和人才集聚在CBD逐步形成。08年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但09年发生了一场大火,使央视暂时无法搬入CBD。但CBD传媒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恰恰相反,集聚的态势仍然在持续,我们可以说央视最初引起CBD传媒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偶然因素,已经被传媒积聚区产生的新的因素取代。央视搬迁计划催生了CBD传媒产业集聚区,但越来越多的媒体从业人员不断来到这里寻找工作机会,随着人才的集中,也吸引更多的媒体公司把办公地点选在了CBD。

  我调研期间有一位电影制片人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天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正在CBD茶馆聊天,谈下一步的拍片计划,突然有一个年轻人朝他走过去,说能不能演一个角色,他说这是世界上最方便的招工途径。我们说这种故事听起来非常的“好莱坞”,但北京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北京已经成长为像好莱坞这样的传媒之都呢?传媒之都应该是既可以吸引海外人才,同时向国际出口媒体产品,并且输出文化影响力的一个城市。同样符合对世界城市发展远景的描述。但是我们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表明,我们进出口出现巨大的逆差,其他产业我国出口海外的许多产品也基本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和“中国设计”等等。所以另外和纽约东京等其他世界城市相比,在北京发展的外国企业或者海外的人才我们也要相对少很多,因此现阶段,北京很难称为传媒之都或者世界城市。

  到底什么因素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接下来我以对CBD传媒产业集聚区为例谈一下主要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目前政府的CBD发展计划中,将集聚区未来发展定位设计为高端的传媒产业集聚区,我们注重培育的是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所以最主要的策略是大量的拆迁和城市改造工作,这导致CBD地租的提高大量企业因为成本问题办理CBD,很多中小企业央视搬迁计划的推迟,他们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理论和实际早已证明,中小企业成为创意产业总体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灵活的生产网络和机制,甚至会导致整个区域生产体系结构得到显著重组。因此随着大量中小企业的搬迁,很有可能使得CBD传媒产业集聚区内部的生产体系不再完整,集聚区对于其他集聚区外的公司以及和其他集聚区相竞争的优势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原因是政府政策有关,对于入主CBD传媒公司来说,进入集聚区的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他们相信政府的大力支持会给CBD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潜能,一名媒体负责人告诉我,对他来说,央视搬迁计划意味着北京传媒产业的突破点,政府必然大力支持CBD地区传媒产业的发展,他决定他要开一个传媒公司,他想开在CBD,但因为成本原因,最弹簧并没有进入CBD,反而把公司开到了CBD外围。选择停留在外围的企业并不是少数,逐渐的在CBD周围自发的形成了一些小型的传媒集聚区,其中一个例子是汇通时代广场。这里曾经是北京热电厂的旧厂房,距离CBD大约4公里,这个集聚区08年被北京市认定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里工作的媒体公司的经理说,这里租金相对比较合理,他们跟喜欢这里开阔的空间,而且充满了绿色的植物。除了这里,在CBD附近的住宅区,废气的厂房或者写字楼里,还有一些自发形成的媒体产业的小名集聚,这些独立的工作室和中小企业更适应这些地区相对低廉的租金、灵活的管理机制以及便捷的交通位置。但新一轮城市改造计划开启,有多少自发型集聚继续存活下去,又有多少中小媒体公司不得不搬离这个区域,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另外,这些中小集聚区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得到了政策的保护,那将在临近区域内出现众多功能定位极相似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这样重复建设的老问题又重新显现。

  第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有很多媒体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愿意停留在CBD外围,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传统思维中,总是容易把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等同起来,因此政府规划中可以看到扩大、展开关于发展规模的词汇,这样的政策导向导致了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又使得本来通过集聚解决的交通堵塞等老问题重新出现。我们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经理人,如果遇到同样的老问题还会把公司开到CBD吗?这是一个疑问。另外由于之前我们在创意产业发展的误区,创意企业家和人才把集聚区发展计划等同于房地产发展计划,而且他们出于较为复杂的申请手续,往往避免或者不考虑申请政府的相关资质认定和优惠扶持待遇,这样CBD传媒产业集聚区作为政府认定的传媒产业集聚区,它的吸引力对这些企业家并没有那么大,他们更愿意停留在CBD外围,把主要精力留给创意本身。

  最后一个问题是理论应用上的重新思考。目前我国对于集聚区的认识,大多受到钻石模型的影响,不同的集聚区起源、结构、发展动力和路径都是不尽相同的,。如何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中运用高度抽象的模型,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综上所述我认为,集聚区是非常有效促进传媒产业发展的增长手段,也在世界传媒产业发展中得到采纳和认可。通过回顾CBD传媒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考察,我们看到集聚以地理集中的形式呈现,但事实上,集聚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将大量企业集中在某个地理位置,集聚代表开放的发展轨迹,CBD传媒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正是在于地理位置的集中,企业间的合作网络,智力资源基础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随着产业基础资源的不断积累,创意人才的不断涌入,集聚区对外界资源的吸收能力得到了增强。

  因此,政府要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通过各种手段培育集聚区内的创意软环境,不仅仅为创意企业、个人提供交易空间,更要提供交流场所,使得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得到对接,促成跨企业、跨行业的合作,打造集聚区的创意名牌,增强集聚区的创意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实现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随着集聚区实力增强,他们之间会彼此联通、连接,在北京市形成充满活力、发展动力的创意生产网络。长此以往,北京市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提高,一个有特色、有活力、开放度的城市文化才能得以培育形成,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国际化的传媒产业,打造并传播推广北京市古老与现代并存的都市新形象,北京市有能力、机会在不久将来建成国际化的传媒之都,乃至世界城市,谢谢!  中国规划网北京9月19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