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上海绿化更有色彩感

时间:2010-07-30 11:33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世博记者 崔建栋

  今天上午,2010年世博会新加坡城市规划论坛将在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举办,邀请一群城市决策者、建筑师以及规划师来共同分享他们在城市规划及管理领域的经验,以及介绍各地成功的案例。昨晚,晨报记者采访了专程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他将在本届论坛上与中国城市规划专家共享新加坡城市发展经验。

  上海的绿化很有色彩感

  从1986年至2007年,新加坡的绿色覆盖面积从 35.7%增至46.5%;政府保留了900公顷的土地,以便在未来10年至15年间建造新的公园。此外,新加坡还将建造广泛的公园连道和一条长达150公里的环岛走道,打造“高楼绿化”等项目,要把新加坡从“花园城市”转变成“花园中的城市”。而正在兴建的“滨海湾花园”也颇受瞩目。

  城市绿化工程是一项长远及综合协调策划,所有方案应根据原有计划有序执行。在马宝山眼里,上海的城市绿化建设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尤其在路边绿化以及城市公园方面,相比以绿色为主基调的新加坡城市绿化而言,上海路边种植的各类花草树木给人以“更有色彩感”的印象。

  控制私车的使用是道难题

  新加坡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的陆地交通系统,主要手段包括利用有盖走道无缝连接到巴士及地面系统,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驱动车子,以及采用智能技术为使用者带来便利。

  马宝山表示,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系统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将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公共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将大大缓解城市居民出行的压力,上海在此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马宝山认为,私家车的发展对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的冲击不容忽视,用惯私家车的市民几乎很难再去选择公共交通。对此,他认为如何控制私家车大规模增长与使用,将成为大城市发展必须面临的一道难题,而新加坡、上海在此方面都已制订了“拍牌”等措施。

  居民有房住能增加归属感

  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解决公共住房问题,并于1964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经过近50年的发展,新加坡已形成了以公共住房为主、商品房为辅的房地产市场格局。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即政府组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投资修建并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目前,新加坡人口近500万,全国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组屋。

  政府对购买组屋的条件有明确规定,以确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有房可住。新加坡公民要想购买组屋需满足的条件有:年龄需在21岁以上,必须组成一个核心家庭,每月家庭总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1美元约合1.38新元),不拥有任何私人产业。2009年,新出售的组屋根据地段和面积不同,每套价格从10万新元至33万新元不等,同期新加坡人均月收入约为3600新元。而对于每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小户型租赁组屋,每月租金不超过300新元。“公共房屋建设不仅是让居民有房住,更能增加居民对城市所产生的归属感。”马宝山表示,对于缺乏经济实力的年轻人而言,公共房屋将是解决他们住房问题的一条捷径。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