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北京6月14日电 2010年两会,低碳成为“一号提案”而引起举国关注。 继重庆成功获批“国家低碳示范区”之后,全国各地随即掀起了一股申报“国家低碳示范区”的浪潮。 与此同时,各地许多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主的能源产业和工业园区甚至也打着低碳的旗号。这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机制在驱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中国的低碳经济应该走向何方? 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能源问题权威专家、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 “低碳绝不是要制造能源,而是要节约能源,低碳经济绝不是提出一个概念,也不是要搞形象工程。”周大地尖锐地指出。 节能是关键 大地:现在低碳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呼喊的一个时髦名词,你对中国的低碳经济是怎样看待的?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是怎样的理念和举措?还存在什么问题? 周大地:现在政府高层并没有明确提到低碳经济,当然也有一些领导人在讲话中提到,但是国家还没有一个正式的政策来推进。我们现在主要还是讲“科学发展观”,当然是全面协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它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强调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大地:你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什么? 周大地:我个人认为,从国际来看,低碳经济首先是要节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0%甚至更高的减排潜力是通过节约、节能来达到的,而不是生产更多的能源。 那么就能源结构对中国和世界来讲,要控制煤炭、控制非化学能源的增长。但是我想,低碳经济,绝对不是再去搞很多所谓的新的制造能力,因为即使要把现在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改变成可再生能源或核电这样低碳能源为主的结构,能源本身也仅仅只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不是靠所谓能源增长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只是促进其他的用能的经济可以有所增长,而不是能源越多越好,不管是搞化学能源,还是新能源,都不是搞的越多,经济就越发展。所以既使经济发展需要一些能源保障,或者是增加一些能源消费,但也是为了其他的行业部门能够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弄清楚,不要一谈低碳经济就是去搞一些新的工程,搞一些风电或者是太阳能制造。 大地:你的意思是,低碳的关键是节能而不是制造能源? 周大地:是的。如果没有节能作为前提,没有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没有符合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模式的相关措施,低碳和发展的双赢仍然难以实现。光靠可再生能源无法填补目前中国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无法实现低碳排放以及高水平发展。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在国际领先,不但要在传统的生产方式方面跟人比,而且在新的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起到先进,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国家。 大地:那么现实中怎样做到节能呢? 周大地:首先我们要远远超出现在这种节能认识,包括要改变现在大量扩张式的经济建设,如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是要进行技术转变和创新,而不是去盖大量的新工厂,搞一大堆新产业,我觉得这并不是往低碳方面发展。 低碳不是形象工程 大地:像你刚刚说的地方大上特上那种能源产业项目这种情况,在中国好像是十分普遍的事情。 周大地:这个实际上还是在往制造或提高产能上做文章,搞什么太阳能、低碳生产,再搞中低制造等等。中国已经有96%的硅片都在出口,你还扩大这种产能,那完全是在打着低碳的旗号,走低端制造的路子,产品靠出口,靠廉价劳动力,或者环境、或者资源投入,来实现制造业的扩张,这和生产太阳能硅片没什么差别,也用不着给自己挂上一个低碳经济的牌子。但相反,如果完全不搞新的产品,当然更不好。但是新产品不一定就有新技术,还是停留于低端制造业。当然,现在有少数科研单位、少数企业也可能还有些知识产权,但是我们大量的还是低端加工。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工人,仍然也是千八百块钱,所以把这个也叫做低碳经济,有点名不副实。 大地:是不是属于那种新瓶装旧酒? 周大地:对,就是这样,拿新的牌子干原来的活。中国要搞低碳经济,首先我们确实要像中央说的,要将投资和外贸型经济转变成内需经济。但内需也不是把国外现在的销售模式完全搬过来,我们现在城市建设方面追求超高档超豪华,所有的所谓世界领先并不是比豪华,而是比科技、比能耗。你看我们现在到处都在搞拆迁,这种拆本身就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 大地: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资源重复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周大地:对,有很多设计都没闹清楚就开始在那炒概念。就像股市炒概念一样,一个什么技术就能炒出一个什么所谓的中国首富出来,这个完全跟彩票、赌博似的。这就是在制造所谓的暴富神话。 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低碳经济要有深刻的认识,不要盲目跟风,觉得是新的投资计划来了,新的扩张计划来了,新的制造机会来了。新的投资计划来了,新的技术设施就要再来一轮,这个却是老瓶也没装新酒。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和企业还是很认真地在做新技术,但是我想,我们应该狠抓科技,在改变目前损耗大量投资上多做文章,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低碳科技。以后的低碳消费方式,肯定不会是消费得越多、越奢侈越好。 大地:在低碳方面,你所了解的地方有没有做得比较好的典型? 周大地:从总的来讲,地方的愿望是好的,以新的产业来替代原来的高能耗产业,或者是想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概念,但是一具体化,就有点偏离主题了,真正能够经得住所谓低碳考验的,没有多少。我觉得现在确实要看效果,如果搞了半天低碳,就是多搞了一个工业园区,再去盖一大堆新厂房,再去引来一堆新的招商引资热潮,或者是在基础设施或者城市建设上,进一步推动奢华,而在基础消费方面一点没改善,这个就不能说是低碳了。 走自主之路 大地:有人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技术,如果自主研发,似乎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如果一味引进国外技术,那么成本会非常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大地:应对气候变化不但是外国的需要,中国自己也需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挑战,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是现在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说没什么气候变化,就不用管它。但是有些人把气候变化过于政治化,认为气候变化仅仅是一个作伪的政治骗局,或者是外国人对中国进行施压的一个借口。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太天真,也不要认为,一个气候变化,全世界人共同挑战,世界就会大同了,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做贡献了。所以原来也不要天真,现在也不要太难过。在这个情况下,也不要一有斗争,就说人家要治中国。其实什么时候都有人想治中国,有的时候就是想帮你一下。 大地:我觉得就是不能把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过于政治化。 周大地: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也不要在一个天真的认识下,突然又变得特别胆怯,而发展高碳经济。这是对国际政治形势的一种比较极端的认识。 我觉得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自己要把科学发展观做好,我们搞低碳,绝对不能是为了别人去搞。我们要从中国人自身利益与实际出发,这个自身利益并不是你搞高碳你就能得利的。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压力本来就很大,如果搞高碳,不外乎多挖煤、多破坏环境,产品耗能高并不等于就是消费高,挣钱多。我们发展低碳不是为别人做,是为我们自己做,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做。现在有些人鼓吹要大搞高碳,说搞高碳才适合于中国发展,这个就是为了争发展权还是争落后权,是不行的。 大地:所以我们本身也要开拓新的发展方式,中国现在煤炭已经世界第一了,不能再重复别人的老路,关键是要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那么如何从实际出发?中国的低碳应如何发展? 周大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还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排放总量也会有所增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还是把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搞好。 如果要我们马上像发达国家一样,总量减排,能源消耗不能增加,这是一时半会做不到的。对于中国来讲,第一,要认真努力把节能减排搞好,第二,调整能源结构,第三,把林业等增加碳汇的方式搞好。 所以,搞低碳确实要有系统的设计和认识。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一次性到位。如果一哄而上,就是不知道在干什么。我们既要积极又要冷静,要认识到真正发展低碳经济,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对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技术生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不是说只要有新概念,你就去搞投资,这需要制造业的真正转型。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