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上海6月3日电(黄辛) 5月30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城市规划领域内的200多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应如何转变和应对,以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设置了六个专题,分别是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开发边界的划界、“三规合一”试点、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城市发展与治理。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表示,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转型,也是重要的选择,在这样的发展和选型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因为中国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要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同时要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不但要考虑当下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还要考虑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指出,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实际上是在放慢,城镇化的聚集方式是大城市和县城两端聚集。在人口流动和分布的趋势上,人口流向依然在大城市寻找就业,所以用什么样的劳动力来应对长期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多元就业,为农村的养老做好准备,是城镇化很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必须从人口结构去思考产业结构;要优化劳动力的布局,同时要加快县市产业,处理好农业现代化和本地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城市不讲文化那就太怪了,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特别强调要重视城市文化建设。 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则认为,要重新理解城市治理应当思考的五个纬度。他认为,城市治理对国家治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决策,因为当60%、70%的人口都聚集在城市的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就在城市,城市治理的水平直接关系了国家的整个的治理的水平,也关系了整个社会的幸福和生活的水平。一般人们认为,城市治理是政府的事情,还应有公民的作为。他则认为,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应该能够自我生长。 据悉,复旦大学新近成立的城市发展研究院,将为国家城镇化战略建设一流智库,聚焦城市发展进程中人口、发展、治理、生态、安全、文化等方面,通过对新型城市市民化、新型城市产业经济、新型城市发展与城市群、新型城市治理等四个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