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各地快讯 >

广州最早按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的商业街:十八甫1

时间:2012-11-30 09:0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东方越

  广州最早按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的商业街:十八甫1

■十八甫路109号西洋式折中主义建筑。

  广州最早按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的商业街:十八甫1

■十八甫路102号,奇和堂药局旧址。一楼已被某公司占用,长期大门紧闭,无法维护。

  广州最早按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的商业街:十八甫1

■十八甫路102号,奇和堂药局旧址。顶部的山花是这栋建筑的独特之处。

  广州最早按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的商业街:十八甫1

  广州最早按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的商业街:十八甫1

  广州历史建筑普查民间版7

  与骑楼街不同,新建道路留人行道,路两旁植树

  ■策划统筹:何姗

  新快报记者 陈文 何姗 实习生 梁肇思

  摄影:孙毅

  提名榜

  十八甫路西洋风格近现代商业街区

  重要建筑(部分)

  十八甫路102号 奇和堂药局旧址 西洋式折中主义建筑

  建筑时间:约20世纪初期。

  十八甫路109号 西洋式折中主义建筑

  建筑时间: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十八甫路125号 混合结构西式建筑

  建筑时间:抗日战争前;房屋结构:混合(乙石)。

  十八甫路134号 高四层的西式住宅洋楼

  建筑时间:约上世纪30年代,现仍为宿舍楼。

  十八甫路98号 高达四层 西洋式折中主义建筑

  建筑时间:抗日战争前;房屋结构:钢筋混凝土(甲石),砖木。

  提名人

  陈安薇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西关人,深谙广州的历史文化。

  作为人大代表,我经常深入社区、街道与广州市民,发现了不少亟待抢救的历史老建筑和街区。在参与广州历史街区的保护过程中,积极撰写议案、建议,呼吁保护珍视广州的历史文化。

  发现经过

  广东民族工业先驱后人向我反映产权问题

  在走访中,我发现在十八甫路拥有不少近代的、以西洋风格为主,并融入了中国元素的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初期的建筑,包括当年已有4层之高的西式建筑出现,街道两旁还设置了人行道,它无疑反映了广州现代城市建筑除骑楼街之外的另一番景象。

  同时,十八甫路的102号,是广东民族工业先驱者之一的陈启沅先生第五子陈竹君先生1895年创办的奇和堂药局旧址,一楼和二楼的一半在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期被收走,业主只拥有二楼的一部分和三楼的产权,其后人从北京多次致电、致信我,反映其产权无法落实和房屋不断遭受损坏的情况,表达了他们的忧虑。

  建议:厘清产权和历史背景

  保护利用好历史建筑

  十八甫路的街道与建筑形式,是近现代广州按照现代城市理念、建设最早的以商业为主的街区形态之一,整个街道都应予以保护。特别如十八甫路102号,这是一栋具有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三层建筑,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可惜现在作为某公司的批发门市部,而且一楼长期大门紧闭,无法维护。我建议,应尽快厘清该建筑的产权和历史背景,保护、利用好这些能体现广州历史记忆的建筑。

  现场踏勘

  绿树掩映下洋楼显优雅

  惜当年大马路被货车占据,老房子变仓库

  从康王路由东往西进入十八甫路,一座座各式西方风格的洋楼在绿树掩映下尽显优雅身姿。

  走在十八甫路上,街道上不时传来运货卡车的轰鸣声和吆喝声,停在建筑旁的大小不一的货车,经常占据了半个马路,让今天看来并不宽敞的路面显得更加狭小,可在当年,这里可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大马路。

  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运货车,走在这样一条绿树成荫的马路上,欣赏一下两边的建筑还是十分惬意的事情。

  十八甫路上的老建筑多为两三层、最高四五层的西式洋楼,中间穿插着一些当代的建筑,最高的有十几层。街道两旁有绿化树,一些有年头的大树甚至把房子都遮住了。尽管这些老建筑已经显得陈旧而斑驳,一楼门面大多被改得面目全非,有些还在楼顶加建一层,有些在一楼搭建了阁楼,目前大多被用作仓库,堆满了货物。但整个建筑大多保存完好,不难看出当年的风韵。

  ●102号:奇和堂药局旧址有创新的折中主义风格有丰富的历史

  进入十八甫路不远,就可以看见在大树浓荫下的一座三层洋楼,一楼的卷闸门紧闭,大门上方写着某经贸发展公司。二楼有柱和拱券阳台,三楼的阳台中间呈外挑的弧形。

  这里就是1895年由广东民族工业先驱者之一的陈启沅先生第五子陈竹君创办的奇和堂药局旧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不禁赞叹:“这栋建筑不仅拥有漂亮的外型,同时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还记录了广州近现代城市建设的历程。”

  郑力鹏教授说:“二楼阳台的梁、柱之间的三角形构件在中国古代叫雀替。但这里做的形式又是西洋式的,而且在这里做了两个小涡卷。”

  阳台两侧的柱子分为两截,是八角柱。但是又凹进去,大约45度。“它不完全是我们看到的罗马柱,而且线脚也并不复杂。这是一种东西合璧的形式,介于中式和西式之间的类型,也较为普遍。

  这个建筑的独特之处,明显是它顶部的山花,形式很夸张,装饰性很强,是要求表现力和与众不同的体现。从建筑的做工和考究程度来说,可以看得出来建筑的主人非常有经济实力。建筑的第二层有外廊,里面的做法也很讲究。可惜一楼被改变了。”

  郑力鹏分析说,这栋民国初期的建筑,是有创新的折中主义风格,博采众长。它不是单一的哥特式、古罗马式等,而是把很多形式都拿来。

  十八甫路102号的东边是一个只有五六米宽的小巷子,铺了麻石路。陈连亚老人介绍,“原来的十八甫路也是这样的小巷子,就四五米宽。”对于十八甫路上过去的景象,陈竹君的孙女陈连亚老人如数家珍。

  孙中山、黎元洪题字“文革”时被涂抹

  十八甫路102号楼顶的天台有个拱顶,陈连亚说因为祖父为孙中山捐钱,支持革命,有孙中山先生赠字“乐善好施”、黎元洪先生提的“奇和堂药局”的牌子。二楼阳台的中间两圆柱曾分别雕有“始创牛痘种”和“豆蔻油”字样,“有一面墙刻着奇和堂的72种药名,但在“文革”时期都被涂上涂料,遮住了。”

  “原来,一楼园中有个井,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井水通‘海’(即珠江),会随着珠江水潮汐涨落,小时候夏天会吊个西瓜下去冰,然后才拿上来吃,我很喜欢。后来,一楼被政府征收后,为了扩大办公地方,现在这个井被封住了,如果能恢复就好了。”

  遗憾的是现在一楼大门紧闭,记者也无法进入。

  ●98号:当时广州的高层建筑

  在102号的旁边,有一栋4层高的洋楼,看上去有现在的五六层的楼房高度。这栋房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高”,比周围的房子都高,“在当时是比较高的建筑。”郑力鹏教授分析,这个建筑的第一层很高,可以搭建阁楼。当年广州建设骑楼街,首层都比较高,也很整齐,但十八甫路不是骑楼街,建筑的首层有高有低,没有硬性规定。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