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现实与目标等各方面的关系。”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协召开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议题进行专题协商。 “目的就是要研究我市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政协主席姜明道出了确定此次专题协商会主题的缘由。 根据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市政协今年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列为常委会专题协商内容。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情况,3月至8月,市政协会同市环保局、九三学社市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哈尔滨市生态保护、环保产业、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上,一份《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14份发言,从不同侧面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出了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确定“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紧紧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文明城和国家森林城为载体,以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努力建设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 哈尔滨市产业结构中,高能耗的水泥、石化、机械制造等行业比重较大,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随着能源资源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这种依靠物质资源大量消耗和严重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市政协建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补齐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要强化水污染防治,重点解决饮用水源保护问题、深度治理“三沟一河”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管网建设问题、干支流污染综合整治问题。要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提高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强化固废污染防治,保障城市环境安全。 市政协提出,要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和环保产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环保和绿色产业,以带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市政协还建议,积极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 “生态城市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要确保取得长效,必须加强领导,建立一整套好的机制做保障。”市政协建议,要研究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形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制,完善哈尔滨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等制度体系建设,加大依法管理力度。 近日,市政协向市委提交了调研报告,大会发言也通过市政协《资政建言》报送给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