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各地快讯 >

创新链条助力 深圳科技腾飞

时间:2012-10-08 10:46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为之

  电影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将跨越时空的单个镜头组合,产生了巧妙的联系。如若用蒙太奇手法,剪辑十年来深圳的科技创新镜头,时间与空间的叠合交错,观众们看到的,将是一部波澜壮阔而又寓意隽永的史诗巨制。

  创新怒放花千树,红绿扶春上远林。凝视深圳的自主创新,在旁观者的眼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在深圳人的手中,更是一份成绩优秀的答卷。

  南粤大地,深圳热土,自主创新如春潮涌动,有这样几个镜头,需要我们铭记:

  2012年7月初,北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深圳成为两个介绍地方创新经验的城市之一。

  从2004年开始,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已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2011年全年申请量7933件,占全国总量的45.4%。2011年,中兴通讯以282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首位。

  一个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的城市,一个缺乏传统科技资源的地区,如今,已成为自主创新的重镇。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创新增长极

  罗马非一天可建成,深圳的自主创新,一直在产业实践中反思、比较、优化。

  2003年2月21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创业投资条例,鼓励和规范创业投资,这是国内首个有关风险投资的条例;2004年初出台1号文件《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2005年初全国掀起新一轮深圳自主创新热,2006年1月深圳出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1号文件……深圳的创新,从单纯的产业层面,上升为主导城市发展的战略。

  从2006年,广东省自主创新工作现场会选址深圳,到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深圳成为两个介绍地方创新经验的城市之一。在自主创新路上,深圳一直在“高位运行”,须臾不敢偏离航向。

  可以说,深圳这座城市能够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年主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那么深圳经济的明天在何方?在于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赢得内生力。

  发现与超越,都是历史积累中的关键节点。

  目前,深圳重点发展的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应规划和配套政策,已全部制定完成;基因、超材料、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产学研资联盟接连成立,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投产。深圳的明天,精彩可期。

  有这样一份成绩单,说明十年来,深圳从单纯发展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到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取得的惊人成就2002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709亿元,到2011年,这个数字是11875.6亿元,增了7倍。其中,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保持了近20%的增速,高于GDP增速2倍以上。2011年,新兴产业拥有的各类专利占全市总数八成以上,并包揽2011年中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三甲。

  基础科研从无到有花开遍地

  “美国HIN(美国国立卫生院)认为,华大基因的开放性、新的研发模式令他们无法竞争,他们甚至也想与华大合作,发表论文。”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的一次亲身经历,令他感到惊喜和自豪。华大基因,是深圳企业发力基础科研,塑造创新源头绿洲的有力例证。

  在深圳,创新话语权在企业。曾经有四个著名的“90%”享誉全国: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都集中在企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已经成为经典的深圳创新模式。

  而最近三年,深圳企业发力基础研究,向着创新链上游移动。以企业为基础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成为深圳新一批的创新“明珠”:华大基因研究院建立了“农业基因组学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华为拥有了“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兴设立了“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成立了“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

  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在探索核心技术创新的征途上,深圳奋力前行:最近三年,深圳新增的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达300余家,这个数字相当于前28年存量总和的近两倍。

  据统计,201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6%,是全国2010年两倍还多。深圳专利密度为39件/万人,高出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每万人3.3件的目标10倍,高居全国榜首。

  2006年9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从此,深圳告别了没有“大院大所”的历史,拥有了一支科研实力雄厚、可将知识生产过程工业化的科研院所“国家队”。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兰科植物保护中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学术团队已相继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20多项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深圳累计承担国家973计划(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6项,973计划前期专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4项。

  现在,深圳已经成为学术大师汇聚之地:全职在深圳工作的两院院士有9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长江学者6人、千人计划45人。

  产业链成就创新生态图谱

  花香蝶自来,积聚创效益。

  十年来,深圳在通讯、计算机、软件、平板显示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当我们细细研读这些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会发现深圳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这成为我市发展创新的基础和比较优势。

  2004年颁布的《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市委、市政府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

  有关专家说,产业链的优化对一个地区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有了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产业链的科学分工,企业才能有较好的效益;同时,完备的产业链能够产生巨大吸附作用,源源不断地吸引企业加入到这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PCH国际有限公司总裁林凯西就曾说:“以深圳为圆心的珠三角制造业的成熟配套,可以将一个新产品的交付期缩到最短,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与之匹敌的。

  有例为证。7月举行的深圳(国际)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与应用展,针对珠三角企业的展会,却吸引了长三角、环渤海等各大经济圈的企业。其魅力的关键点就在于,深圳IC设计产业的园区聚集效应。最新数据显示,深圳IC基地拥有设计企业151家,从业人员过万。去年,深圳IC设计产业实现销售额126亿元,占全国的26.6%。

  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聚集。去年,“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光启研究院携手华为、中兴、迈瑞等11家单位,建立超材料研发基地,将带动千亿产值规模的产业集群。

  今年4月,先进院牵头组织成立“深圳市低成本产学研资联盟”和“深圳市机器人产学研资联盟”正式成立。目前,这两个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喜人,低成本健康联盟孵化企业已形成超过40个产品服务的产业群,机器人联盟中仅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的企业产值总计就达160亿元人民币,出口产值达90亿元,企业从业人员5万人。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