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各地快讯 >

科学发展 重庆城乡建设谱新篇

时间:2012-09-11 14:35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为之

  2012年是重庆直辖15周年。15年来,重庆城乡建设事业紧抓直辖市设立、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发展机遇,秉持“用心建设、服务民生、支撑发展”工作理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民生为导向,努力推动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抓党建,组织和人才保障建设
  “我们始终把‘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勤政廉洁、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目标,努力适应新形势需要。”重庆市城乡建委领导表示,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适应直辖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重庆市城乡建委将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廉洁高效、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重庆市城乡建设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重庆市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五个好”创建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组织发展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促进基层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高技能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对条件成熟的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重庆市城乡建委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重点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激发了投身城乡建设事业的使命感,形成了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氛围。
  保民生,着力改善百姓居住环境
  1996年,重庆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仅738家,当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62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2平方米。1997年至2011年的15年间,重庆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3365家,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443.3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7.29%;仅近三年来,主城危旧房改造达1344万平方米,惠及16.59万户,危旧房改造片区中的原住民户均居住面积增长幅度近5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直辖前的10.8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7.2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通过房地产业的牵引带动,城市建设步伐得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形成良性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过去分散零星的房屋建设被成片的小区开发建设所取代。
  目前重庆市主城区3万平方米以上或居住人口30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已达到1200多个,大批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实施“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城市干道综合整治”、“广场绿地建设”等,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强管理,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
  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组建市级统一的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2011年1月27日挂牌成立),2011年交易量达到1116亿元,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集中交易平台。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构建市场现场联动新机制,搭建起规范市场秩序新平台。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和完善专家审查、两级核查、集中会审、电子监察等工作机制,坚持资质资格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清出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全市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从直辖之初21家增加到316家,甲级资质监理企业从8家增加到50家,甲级资质造价咨询企业从3家增加到72家,甲级资质招投标代理机构从5家增加到24家;从业人员从43万人增加到160万人。
  在建筑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重庆市城乡建委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动态监管,促进了建筑行业健康发展。重庆市建筑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29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320亿元,是1998年的11.4倍;建筑业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6.4%提高到2011年的10%。重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城市建筑的品质。直辖以来,重庆市建筑共创“鲁班奖”23个、“詹天佑奖”6个、“巴渝杯”586个、“三峡杯”1062个。
  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勘察设计业空前繁荣,截至2011年底,重庆市勘察设计单位完成营业收入246.6亿元,较直辖前的约15亿元,增长近230多亿元;其中,2011年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特别快的一年,重庆市勘察设计企业取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9个,其中一等奖3个,获奖总数居历年之冠,并入围“全国五强”。
  攻重点,城市建设亮点闪烁
  菜园坝长江大桥、嘉华嘉陵江大桥、渝长高速路、轨道交通、渝怀铁路、珞璜电厂三期、长安集团CV6轿车生产线项目等一大批关系社会经济民生的重大项目的相继建成使用,优化了产业结构,夯实了产业基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带动了城市群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例,直辖15年来,重庆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号线和三号线建成通车。截至2011年年底,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5公里,日均客运量达70万人次。2012年,将新建成通车68公里。此外,重庆市还坚持自主创新,成功攻克亚洲第一大断面城市地下暗挖车站施工技术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成功应用TBM硬岩掘进机新技术。推进产业化发展,建立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基地,打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实现了70%的轻轨轨道设备本地造。
  直辖以来,重庆市共完成重点工程项目467个,完成投资10532亿元。重点工程总投资计划从1997年的39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21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从70.2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2167亿元,年均增幅达27.8%。
  今年以来,重庆市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重围绕10大工业项目、10大城市片区、8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类、交通类、能源类、民生类、节能减排类及工业类重点项目的建成,壮大了现代产业集群,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了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充分体现出重点工程建设促发展、保民生的战略意义,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创新,技术规范成标准
  建筑节能作为当今一项重大环保工程,受到各方关注。早在1998年,重庆市就开始系统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并在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着力建设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保障、社会参与五大工作体系,推动城市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建监管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建筑发展五大重点工程,到2010年末,已形成年节能1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51万吨的能力,为重庆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庆市城乡建委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主线,大力提高行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促进工程建设品质提升。以服务城乡建设和行业发展为中心,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编制,组织编写《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跨座式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和《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等国家标准22项,参编国家标准70余项。组织制订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50余项,为重庆市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建筑品质提升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撑。
  公租房,低收入家庭新福祉
  公租房,作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一项重大举措,受到广大市民欢迎。重庆市城乡建委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惠及60万中低收入群众。
  截至目前,重庆市公租房开工建设总量为2942.69万平方米、47.53万套,其中,已竣工总量为659.54万平方米、11.29万套,在建总量为2283.15万平方米、36.24万套。主城区公租房已开工建设总量为2401.92万平方米、37.81万套,其中已竣工总量为628.64万平方米、10.8万套,在建总量为1773.28万平方米、27.01万套。远郊区县公租房已开工建设总量为540.77万平方米、9.72万套,其中已竣工总量为30.9万平方米、0.49万套,在建总量为509.87万平方米、9.23万套。2012年重庆市公租房计划开工量为1320万平方米。
  谋发展,城乡统筹展新颜
  1997年,直辖之初,重庆市城镇化率仅为31%;2011年,重庆市城镇化率达到55.02%,提高了24.0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正逐步形成“主城极核带动、区域性中心梯次辐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系”。小城镇建设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扩大了内需,同时也加强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地方工业、旅游业,改善城镇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重庆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61工程”建设。现已建成综合性市民广场100个、绕城公路(过境道路改道)65条、水质达标的自来水厂(站)113个、简易污水处理厂76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94个、镇级卫生服务体系113个、公共文化活动中心110个、福利院或敬老院112所、品牌连锁超市101个、农产品交易市场103个、汽车客运站87个,完成主街道综合整治87条。
  到目前,“561工程”全配齐的小城镇已增至61个。同时也吸引了广大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集居,繁荣了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搞活了城乡流通。小城镇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的承接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农民新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改善了农村居住生活条件,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
  纵观重庆城乡建设发展轨迹,一幅幅崭新的城乡建设画卷正在展开,重庆城乡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美丽和谐的新重庆,正在腾飞。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